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琵琶行-(6)VIP免费

琵琶行-(6)_第1页
1/24
琵琶行-(6)_第2页
2/24
琵琶行-(6)_第3页
3/24
课前给学生播放琵琶曲,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导入语:两千多年前,一首《高山流水》的曲子,把一个文人,一个樵夫,联系在一起,共传知音的传说;一千多年前,一位诗人,一位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凄切而忧伤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踏着这湿漉漉的诗行,走进经典,仔细品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白居易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阅读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体会作者用具体描写赋音乐以形象,寄人生的坎坷于音乐中。•整体把握全诗:“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主要以铺叙为主的歌辞。女生齐读小序,文章的小序部分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原因,为全文奠定了A(A凄切B欢快)的基调。国文是读的学科。——叶圣陶我们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抑扬顿挫,让我们听课文朗读走进文本。提问: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主旨、情感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什么叫“沦落”?失意、落魄文中的“沦落人”指谁?琵琶女、诗人引发思考:琵琶女与诗人有什么样的身世遭遇,请自由读3-4段,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总结:第三段诗人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为琵琶女的半世遭遇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悲歌。第四段也是一曲诗人自身的悲歌,其音乐的最强音是“杜鹃啼血猿哀鸣”。质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诗人与琵琶女“同”在哪里?(学生讨论)琵琶女白居易本是女去年辞帝京誉满京都才华横溢大文豪年长色衰嫁商人遭贬谪独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昔盛今衰京城名艺人直言进谏谪居卧病同是天涯沦落人是音乐使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的心联系在一起。琵琶曲这一段,千古传颂(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这段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为什么精彩?师生合作探究:音乐本是抽象的,在作者笔下仿佛是形象可感的,那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将看到的文字述诸听觉,画出我们听到的琵琶曲的旋律线,师生合作。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边读诗句边画旋律线。再看投影音乐旋律线,还原文字。大弦嘈嘈如急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刀枪鸣水浆迸刀枪鸣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寓人生,人生如音乐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情感清脆圆润欢愉沉咽冷涩愁思高亢激越悲愤曲折、复杂变化音律线也与人物的人生相似。师生合作读出“听”到的音乐的起伏变化。琵琶女琵琶曲诗人心灵桥梁音乐总结:写音乐不仅写琵琶女,还有诗人自己,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琵琶女用音乐弹出她的心声,弹出她的遭遇,而诗人在谪居病卧中听懂了她的琵琶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放飞心灵感悟交流请从音乐与人生的角度用一两句较有诗意的话写出读文章的感受。学生思想火花集萃:变化的音乐是琵琶女沉重的心曲,是白居易寂寥的共鸣,那一个个音符掷地有声地响起,在那片幽深的湖上。——褚炜雯人生如音乐,时而粗重集聚,时而轻微幽细,时而清脆圆润,时而高亢雄壮,时而低沉幽怨,时而激越奔涌。然而,无论怎样,坦然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李荷洁音乐如人生,人生如音乐,寂寥的音乐奏出了两人的不同却又相同的人生。——邹馥橦琵琶女,曲终收拨,四弦一声,人生大涨大落。白居易,仕途崎岖,长路漫漫,人生跌宕起伏。——尹家郡琵琶幽梦孤月凉风荡清秋,小岸浮叶催人忧。思难离苦现幽梦,一曲琵琶绕新愁。——姚烨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才会动听;人生的路崎岖不平,才会精彩。在处于人生低谷时,音乐便是你放纵情怀的去处。——符蓉教师感悟感悟琵琶行浔阳江畔知音少,冷月荻花夜色寒。哀怨琵琶情切切,半觞清酒泪涟涟。飘零歌女空船苦,沦落诗人卧病难。一曲华章说肺腑,人生能有几时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