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学习心得《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心得经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学期的学习,大致上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以及主要的观点、代表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低潮,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此后,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逐个解体和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西方国家70年代以来相对稳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已经解决,相反,这些国家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却在逐渐趋于激化。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高失业率与经济低增长率的并存、福利制度的危机、男女平等要求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这些都向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西方各国种种的社会危机。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西方一些左翼政党和广大群众向往的美好社会制度,是取代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样板。但随着苏东各国自身问题的日益显现,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问题的歪曲与渲染,苏东社会主义模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一些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洋洋得意地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已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各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人物纷纷提出了新的理论,以求解决各自面临的社会问题,并进而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苏联的解体原因让我有了很大兴趣,并查阅总结了一些资料。还专门看了《苏联解体20年祭》,下面我主要写写我的感受和看法。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以后,在20世纪末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社会主义蜕变为资本主义,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了。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第1页共5页种不同的观点,有的简单的归结为西方和平演变阴谋的得逞;也有说是民族斗争造成了国家分裂与解体;还有的认为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原因,也就是文中提到的“领导人因素说”。但是,苏联的解体不应该是单单由哪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是一个诸多矛盾合力的结果。戈尔巴乔夫在接手苏联时面对的是一个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他不仅仅要面对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如经济停滞、官员腐败、浮夸造假、道德沦丧这一系列的问题。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他开始实行了改革,但是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引领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和之后叶利钦宣称的“自由民主主义”道路不仅没能行得通,反而将苏联、俄罗斯先后引向一条绝路和迷途。在文中提到“领导人因素说”是一个主流说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能够由一个人来改变,那岂不是陷入了英雄史观。当然,我也不否定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那是因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执政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那么对于国家的解体也就无动于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苏联解体应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复杂而庞大的内在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所谓内因,既不是寿终正寝也不是被暴力推翻,而是由其自身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合力以和平的、法律的方式宣布“终止存在”的。首先,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其经济根源。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斯大林经济模式,他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话,管理方法的高度行政化。这种经济体制模式下,资源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分配,都要由中央指示,而不是通过一般的市场机制运转的调节。这就形成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苏联不得不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种高度集中的第2页共5页经济体制是适应当时特殊的形式和任务建立起来的,它保证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