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品行如何不仅关系到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如今,青少年道德意识淡薄、道德品质滑坡的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们越来越注重诚信、大力提倡诚信的今天,分析青少年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XX)07-0016-01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它要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负责,但它又无法完全左右其他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不能单单把学生道德成长的任务完全归结为道德教育,同时还应该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处理好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人口流动,中国未成年一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今天的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变数极大的世界中——父母下岗或外出打工、家庭裂变、升学竞争、就业挫折、网络与媒体充斥的性和暴力、价值观冲突、全球恐怖主义,等等。身处在一种“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作驱动”的文化中,孩子们在尚未成熟之前就已经看到和经历过太多太多。他们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当然这些可能性对所有的孩子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可以说,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动使未成年人个体道德成长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都面临着一种非传统的重塑,并进而深刻地影响第1页共4页着他们个人生活和精神生命成长的心理环境和文化生态。二学校因素多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下,学校重智轻德,在狠抓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结果许多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而在道德观念上一片空白,等成人工作后,便成了一个“高学历低素质”的人。近几年,高智商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当人们在为犯罪人倍感惋惜时,也对其拥有高学历却道德败坏感到气愤。从很多现实事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1.早期教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做人的教育。早期品德教育响人的一生,为人的一生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儿童时期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3.高山起于垒土,伟大出于平凡,任何伟大的天才,都要从学做人起步。针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这些年来,国家对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但无论怎样,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学校要从构成品德的四种心理因素即: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知是品德的基础。道德认识越明确,道德情感就越鲜明;道德意识越坚强,道德行为就越高尚,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内部动力。三家庭因素家庭往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从而产生家庭忽视孩子教育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爱护有加,教育不够,或忙于工作、挣钱,无暇顾及;有的家长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孤僻、偏执性格。有第2页共4页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或者长期在外面做生意,无精力监管、教育子女,形成放任自流局面;有些父母不懂得科学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抵触情绪,从而孤独、愤恨、发泄,“破罐子破摔”;有些父母自己本身有恶习,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有些青少年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管教,过分溺爱,很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好多学生不吃早饭,省下钱来玩游戏,而且特别上瘾,玩起来,连吃饭、睡觉都顾不得了,更有甚者,竟然玩通宵,如此下去,这些学生连最起码的身体健康都保证不了,又怎么谈得上学习呢。有些家庭甚至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如果学校与家长沟通某些问题与看法,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