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总结常建元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洛北乡中心小学西院低教组刘艳红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最有效途径。对于二年级学生,我们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听课时就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在课题的实验阶段,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习方式:1.字词工具式预习生字是低年级教学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生字词,学会了很多识字方法,对识字也比较有兴趣,在此基础上,生字工具式预习顺利成章,极易进行。平时我们在预习中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后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给它们注音组词,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记住要学习课文的第1页共4页字词。在预习时提倡学生充分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在预习中很多学生通过工具自学生字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预习时我们曾经学生设计出查字典的表格如下:生字音序音节偏旁除去偏旁有几画字义组词在教学生字时,我们把生字分成三类:一类是虽然没学过,但以前生活或学习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好记,只要看一看,想一想,很快就可以掌握,我们只检查学生预习就行了。二类也是熟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找出相近的字进行注音组词区分,课堂上我们主要再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帮助识记,如:坐与座、做与作、杯与怀和坏等。三类是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花时间学习的,这些字我们在引导学生预习同时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讲解提问来引导学生区分。半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字词预习习惯,会认字在课前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已经比较扎实,课堂上集中学习会认字的时间少了,学生识记的效果反而比以前好多了,试卷上基础字词很少有学生出错了。通过预习我们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2.读书式预习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方法,初步学会了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这学期主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学会读书,课堂时间有限,那么我们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式预习。预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畅,不加字,不漏字。一篇课文最少读三遍,要做到基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完之后要求家长签字,学生可以自己读,和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读,读给喜欢的人听,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读读《同步读本》。半年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比较流利的读课文了。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二个障碍,为顺利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提高了课堂有效性。3.质疑式预习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标出文章的重点段落,并根据题目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初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在将要学习《日月第2页共4页潭》和《开天辟地》《爱斯基摩人》时有的学生还问我:“老师,日月潭是什么样子。”“台湾在哪儿。”“世上真有盘古吗。”“你去过北极吗。”等问题,有时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望庐山瀑布》写的瀑布很高。”“老师,我从“《白雪公主》中读出了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和王子是好人,新王后很坏。”“老师,""”有时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