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与合理路径居民消费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居民消费本身的增长也并非越快越好,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与合理路径的,供大家阅读查看。对于中国2013年上半年7.6%的经济增长,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把关注的焦点主要放在基本认可现有的增长速度和担心速度继续下行等问题上,潜意识中依然希望有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以为,这些都是表面化的认识,核心的问题是要明确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增长。必须搞清楚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本源性问题,然后才能据此科学评估时下的增长,分析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矛盾。一、人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增长经济自消费始。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主要从消费开始,人类最初和最终的经济目的也源于消费。非常遗憾,这样一个几乎属于常识性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学家中,消费对于经济的目的性在许多场合被遗忘或淡化。其实,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才脱离动物界,通过劳动生产更多的消费品,从而有了最初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再生产消费品的环节不断延伸,消费品的生产既包括消费品本身的生产,还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甚至社会的许多活动都与人们的消费有密切的关系,以至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与消费渐行渐远,许多经济活动看起来似乎与消费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出现偏离、背离消费的情形。但是必须明确一点,任何生产资料的生产都不能完全脱离消费品的生产,否则,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性就值得怀疑。以生产消费品为目的的经济为什么要需要增长?从根本上说,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撇开人口增长的因素,人们对消费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既包括消费品的升级换代,也包括消费品范围的扩展。所以,消费是经济永恒的增长动力当然,消费品的生产涉及众多的生产与再生产环节,围绕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需要有生产消费品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消费品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还有其他为人类消费提供生产的环节,比如,安全的生产、环境的生产等。换言之,围绕消费品的生产需要一系列的社会劳动,都表现为经济的活动。但是必须指出,只有以消费为中心促成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增长,那些游离、远离偏离、脱离甚至背离消费的经济增长,都不能构成真正的经济增长,只能是一种为生产而生产、为投资而投资、为速度而速度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是一种典型的物质浪费,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客观上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如果不能形成生产能力,或有产出却没有市场需求,或有市场需求可是投资难以收回,这种增长很难讲是真正的增长。有些国家在经济政策选择上,往往将增加就业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非常重视降低失业率的问题。而我认为,就业作为劳动的存在形式,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与人类消费品的生产相联系;如果脱离消费品的生产,为了保持或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增加就业,就会偏离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出现为就业而就业的情况,这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总是不平衡的,会出现一些缺口,这正是劳动力市场的调节阀和蓄水池。我认为,一个国家除了要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之外,增强对一定程度失业率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这就要求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为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消费目的,未必有利于真正的经济增长。此外,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的层面上,会对经济增长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就某个个人而言,从事经济活动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外,还有超出消费的许多目的,比如积累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进行社会交往、获得名誉、安慰良心等。就企业来说则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把利润转化为资本,扩大再生产,击败众多的竞争对手等。在国家层面,结合开放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从事经济活动的意义不仅包含满足本国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包括拥有更多的外汇、更多的超出消费范围的财富以及超越别国的竞争力等。但是站在全球层面上,如果将世界看作地球村,看作放大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