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几点认识最近,笔者认真学习了“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山东、河南、沈阳等地的相关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就“统”什么、“揽”什么,怎么“统”、怎么“揽”的问题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下面,则是笔者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一、要从理念和定位上统揽,不断强化“统揽”的思想意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这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在信访工作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的新鲜经验,是信访工作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新形势下对信访工作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从理论上回答了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问题,有利于消除某些人对信访工作的种种误解,更好地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信访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最要紧的是充分认清并准确把握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是群众工作,其基本定位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从而牢固确立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做信访工作的站位,破除对信访工作认识上的种种误区,真正做到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办信访,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新路子。二、要从思路和方法上统揽,努力创新“统揽”的工作模式。首先,要用群众工作的观点看待信访工作。不能简单地把信访工作看成是办信接访,协调处理信访问题,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党的群众工作,是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工作。群众来信来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接待好、处理好、回复好。其次,要用群众工作的思路谋划信访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如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既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又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思第1页共9页路和方法,尤其是,我们在部署开展信访工作时,应当首先理清楚群众工作的思路,在群众工作的框架下,再考虑信访工作如何抓、怎么做,惟有如此,才能找准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三,要用群众工作的要求开展信访工作。群众工作的要求很多,也很具体,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去做信访工作,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第四,要用群众工作的标准检验信访工作。评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信访工作做得好与差,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信访量的增减、办了多少件事来衡量,而应当把评判的尺度向终端延伸,主要看群众最关心的利益诉求是否解决好了,群众的情绪是否理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信任度是否提升了,群众参与治国理政的热情是否高涨了等等。三、要从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上统揽,尽快实现“统揽”的规范化、常态化。要借鉴外地的做法,在市、县(区)两级,依托信访局组建群众工作部。群众工作部和信访局,虽然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但其隶属关系和工作职能还是不尽相同的,群众工作部是同级党委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开展党的群众工作;信访局作为政府的工作部门,代表同级政府接待并梳理群众反映的诉求,协调并督促处理信访事项,这种机构设置类似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局(政府工作机构)的关系。同时,要在基层乡镇(街道),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等工作资源,建立群众工作站,在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室。要着眼于“统揽”的规范化和常态化,高度重视同群众工作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创新与设计,使“统揽”在组织上有保证,在制度上有遵循。近几年,我市创新实行了许多好的信访工作制度,比如在强化责任方面,推行了党政领导接访制度、下访制度、通报制度、约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在源头防范与治理方面,推行了排查分析制度、“三会村治”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在“事要解决”方面,推行了领导包案制度、会办制度、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