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就要推进理论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导价值观的说服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胡xx同志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根据时代特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凝聚力量;只有坚持以理性、和平、进取的状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成为增强文化认同、鼓舞人民斗志的精神力量;只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或体现社会先进的行为规范,“八荣八耻”才能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激励和道德约束力量。从理念层面看,我们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质。只有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从引导方式来看,必须保持核心价值理念的开放性和表现形式的灵活性,才能实现潜移默化的认同目标。从社会认同状态来看,必须保持核心价值理念认同的政治性和非政治性方式的相容性,自觉保持核心价值理念渗透社会生活的自主性和自愿性,才能使其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从构成要素来看,必须根据不同的构成要素的不同功能和性质,才能探索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形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社会思潮,体现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析、批判和整合功能。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批判,考察社会思潮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肯定其合理性的成分,将其纳入更加宽广的思想视野和理论框架之中。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本质内容、表现形式、演变规律及其社会作第1页共4页用等。注意划清不同社会思潮中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坚持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有关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社会思潮,体现的是政治思想的凝聚和导向功能。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思潮,体现的是文化形态的引导和认同功能。只有那种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才能激发出民族文化的活力,才能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体现的是道德观念的激励和规范功能。激励的是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规范的是道德底线的警示作用,二者必须同时并举,缺一不可。我们既要强调楷模的示范作用,又不能忽视底线的警示作用。如果只有模范的示范,普通人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将其作为理想学习,但是否践行却是未知数。荣辱观体现的是道德实践,必须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是道德观念的崇高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做到深刻剖析其本质内容,客观评判其社会作用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既有占主导地位的正确思想,又有居于非主导地位的思想甚至是错误思想,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社会思潮格局。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形式和性质,因而呈现出变化多端、性质复杂等特点。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动着社会思潮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地改变并统摄、引领社会思潮;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也通过其特有的渗透力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一定的影响,使其更丰富和更具有包容性。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是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演化的。在一定意义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