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山大地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心得体会 VIP免费

唐山大地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心得体会 _第1页
1/1
唐山大地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心得体会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间隔老一辈唐山人经历中的“那一天”,已通过去了这么多年;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新唐山40岁。“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的场景,大概正渐渐随着城市的开展而淡去。在调查过程中,有一位当年地震的亲历者如此讲道:“40年,和39年有什么区别。对我们这批人,它是经历;而对其别人,它确实是数字。”7月28日上午,实践团的成员分别走访了唐山地震遗址博物馆和抗震纪念碑,镌刻着唐山大地震24万罹难同胞名字的地震纪念墙前,早已摆满了唐山市民前来悼念的花束。时间能够抚平伤痛,却不会让人不记得历史。关于每一位唐山市民来说,纪念墙不仅承载着沉痛的悼念,更是寄予思念的载体。这种亲情和伤痛交融的情感,是没经历过当年大地震的人所不能体会的。28日下午,两校实践团来到位于唐山市北的龙华小区,龙华小区是1976年地震灾祸发生之后,于1985年建成的第一批安置住宅,在这之后,唐山人民才逐步脱离了简易房的居住生活。在这里生活的市民大都是当年大地震的亲历者,能和他们进展交流,既加强了咨询卷调查的针对性,对我们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这次社会实践,在感受大地震的沉重、抗震救灾时期人们的坚强精神的同时,我们也不忘结合专业知识,以构造抗震知识宣传作为咨询卷调查的重点之一。大地震的发生使人们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工程的建立,我国也因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步入社会,我们都会牢记实践经历,争取尽本人的才能做出一份奉献。弹指一挥40年,地震已经远去,而唐山市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聚的抗震精神则代代相传。现在的唐山宛如涅槃重生的凤凰,正奋力挥动其火热的羽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山大地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