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医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市××区××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他自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到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卫生院,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先后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行风评议先进个人”、“××市卫生系统最佳服务明星”、“××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省青年岗位能手”,并当选“××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在许多人眼中,现在众多农村乡镇卫生院无疑已经成为了摆设,“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现状让农民兄弟们对过去的“赤脚医生”非常怀念。如今在××市××区××镇,有一位只有30岁的“赤脚医生”××,却在乡镇卫生院里设立了手术室,老百姓患上疝气等疾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手术治疗。大城市中高昂的医疗手术费用,与这位“赤脚医生”精湛且价格低廉的医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有的老百姓甚至这样说:“如果做手术死在卫生院里,我们也心甘。”他曾是大医院院长助理“我喜欢别人叫我赤脚医生。”30岁的××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说起话了语速很慢,却很干脆。2003年下半年,××来到了××市××区相对偏远的××镇担任卫生院院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放弃繁华市区的大医院,自愿到偏远山区的卫生院,××坦言,困难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大的多,但自己并不后悔。他说,这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医生,能够做一名让乡亲们的信任的合格医生,他有一种在大城市医院中没有的成就感。就在今年9月23日上午,记者让××在镇卫生院的村子里转了一圈,看看当地的环境,结果只要碰到村民,都会满脸笑容的与××热情的打着招呼,而××则仔细询问他们现在的健康情况。再想想如今大城市中医院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高度不信任,此情此景令人动容。第1页共4页下面就是××和一位村民路上的交谈,用××的话幽默地讲这就是“野外查房”。村民。“周院长,您前天给我开的药吃了挺管用,谢谢啊。你看我又和没事人一样在大街上溜达了,前几天我还上地里锄了半天草呢。”××。“是吗,太好了。不过,我教你的锻炼方法,你还在坚持吗。一天做几次。”村民。“没忘,没忘,你说的那方法和玩一样,比药还管事,现在身上比以前轻快多了。”××说,每天晚上下班时间,自己从卫生院到车站步行几百米的距离,都会遇到十几个村民问好,这让他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这是对自己一天工作最大的褒奖,这也是让他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卫生院中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东拼西凑建起标准手术室过去,××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诊所加药店,只能解决村民们感冒、发烧等小病。为了维持卫生院的运转,当时两个科室还对外进行了承包,这就更让村民们放心不下,而××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承包科室取消。××深知,当务之急,就是要让老百姓相信过乡镇卫生院,相信卫生院的医生,而前提就是卫生院能够解决老百姓实实在的疾病。他看到,一些小手术,当地老百姓还是要跑上几百里路,花上更多的钱到城市大医院去做,而手术花费更是惊人。“我们卫生院也要开展一般手术。”当××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卫生院中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因为自从卫生院从六十年代成立后,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正而八经的手术,手术室里是一堆已经生锈的手术器械。××区中医院已经淘汰的无影灯,但××知道还能用,于是没有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卫生院的手术室中。凑器就这样,凭着××过去的“关系”,标准手术室的所有器具竟然配齐了,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严格检测,手术室达到了无菌条件,完全具备了手术条件。××回忆到,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有许多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因为即使有了手术室,谁回又会敢到几十年都没有做过第2页共4页手术的卫生院里来做手术。但××不这样看,他认为伴随着老百姓对自己医术的认可,信任度的提高,迟早会有人成为到乡镇医院手术室做手术的第一位病人。首例手术为老人省下一半钱2004年初,××的手术室终于等来了第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就是××镇桥东村72岁的陈良因老人。陈良因是一位以养羊为生的孤寡老人,当时老人患上了疝气,四处打听说如果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