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二○一三年工作意见一、以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水平。1.全力确保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达标。根据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加大督查和管理力度,推动一批整改项目按时完成,实现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确保20XX年创建达标。2.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昆曲”剧院年内完成主体建筑,开工建设图书馆二期(存储集散中心)、人民剧场改造工程;完善艺术剧院功能定位,确定建设方案;结合桃花坞地区综合整治,建设国家非遗展示中心;继续推进一批县级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高XX县区文体中心建设年内启动;全市新增影院5家、银幕25块、座位3000个,建成一批乡镇数字影院。3.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20XX年全市新增20个图书分馆,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分馆总数达160个。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图书分馆建设,力争建成1-2个轨道交通图书分馆,与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4.加快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完善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快表演艺术类资源数字化。加强数字文化服务渠道建设,全面完成XX县区、镇区广电双向网改造,农村双向化率达90%。加强数字文化服务终端建设,公共文化有线数字互动平台正式运行,建设并推广掌上苏博、掌上苏图手机应用服务系统,推进基于有线双向网络的“智慧社区”建设,每镇建设1-2个“高清互动示范社区(村)”,全市建设10个以上集政务信息、应急广播、社区大屏、治安监控、智能家居等为一体的“有线智慧示范社区(村)”。5.进一步繁荣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文化惠民活动方式、手段,提高文化惠民活动质量,进一步打响“群星璀璨”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品牌,开拓多种形式文化“三送”、“四进”活动,第1页共9页力争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不低于3万场次,向基层送书10万册、送戏3000场次、送电影2万场次以上。6.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结合国家、省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重点开展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和理论研究,探索和建立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提炼总结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二、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申报为抓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7.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增量提速。完善并实施《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跨越提升行动计划》,20XX年,文化产业增速不低于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6%,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持。8.全力争创“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完善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申报方案,落实创建责任,积极推动相XX县区、工业园区等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9.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编制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推动姑苏区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吴江区加快建设丝绸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各县级市(区)继续做强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10.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太仓创意产业园、凤凰国际书城、新闻大厦、苏报集团印刷数字化产业园、现代传媒广场、国际影视娱乐城等一批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11.完善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好“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加快推进“担保基金”、“创投基金”、“风险基金”等运行,加强对拟上市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尽快实现上市。12.精心办好第二届“创博会”。创新办展思路,拓宽招商渠道,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第2页共9页会”,扩大影响,提高效益,努力将“创博会”培育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品牌展会。三、以大运河古城段申遗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首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