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忠、谢晓君夫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XX县区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XX县区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XX县区,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胡忠谢晓君夫妇感人事迹材料:雪域支教12年成都夫妇“感动中国”■2000年,曾任职成都石室联中的胡忠到甘孜康定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支教■3年后,妻子谢晓君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在更偏远的“木雅祖庆”学校任教■为了不让当地的孩子们伤心,胡忠夫妇在高原一留就是12年塔公草原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海拔3800米,每到冬季这第1页共7页里寒冷干燥,风如刀割……12年前,成都教师胡忠辞去在成都一所名校的教职工作来到这里支教,3年后,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他们,为雪域高原上的孤儿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12年来,他们也曾犹豫,但却不曾后悔。女儿不搞特殊在学校不能叫“妈妈”胡忠夫妇说,除了家中的老人,他们最愧疚的就是女儿胡文吉。胡文吉3岁跟母亲到塔公,如今,12岁的她是木雅祖庆初一一班的学生。6岁时,作为这所寄宿制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小文吉一个人来到这里上一年级。“冬天洗衣服,手被冻得又红又肿。”胡文吉说,那半年,她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半年后,谢晓君才正式调到木雅祖庆担任生活老师。但胡文吉却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她跟同学们同吃同住,不能擅自到办公室找妈妈,只能叫妈妈为谢老师。“班上有同学是孤儿,如果我叫妈妈,他们听到就会很伤心。”就这样,只有在放假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胡文吉才能叫上一声“妈妈”。家人68岁母亲85岁外婆都支持他们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在菜市场买菜。在昨晚播出的“感动中国·2011年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这两位老人,便是胡忠的外婆和母亲,外婆今年85岁,母亲68岁。当看到镜头中的两位老人时,胡忠的眼泪喷涌而出。在学校,胡忠一直教孩子们要孝顺,但遗憾的是他却不能陪在两位老人身边尽孝。从2000年来到西康福利学校,12年间,胡忠只回过家5次。胡忠说,这辈子,他最亏欠的就是两位老人,但是,为了这群更需要他的孩子,他只能这样,“外婆有舅舅照顾,母亲有姐姐照顾。他们都很支持我的选择。”聚焦几位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第2页共7页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四川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雪域高原绽放并蒂莲“当师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逐渐成为稀有时,你们用最纯朴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的爱,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2月3日,四川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坚守雪域高原支教12年,当选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后,各大媒体纷纷对两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引发广大网友们的持续关注,他们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敬意。面对荣誉,胡忠、谢晓君夫妇谦虚地说。“我们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这样追捧。”一次旅行改变一生2000年,XX市石室联合中学化学教师胡忠和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