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班会班会目的:1、让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2、使学生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道理,学会宽容待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会流程:一、在歌曲《朋友》中,主持人上台。甲:同学们,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苦闷,甚至是被人冤枉、伤害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朋友第一时间送出关怀,更需要一颗宽容的心。乙: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胸怀”。甲:是的,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的快乐之本,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温暖和多一份阳光。甲:宽容是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更是对自己的善待。乙:宽容是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事的包容和接纳。甲: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更不是懦弱、无能。乙:宽容是通悟了社会人生之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和高贵的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二、介绍国际宽容日的时间、来历;国际宽容日(国际容忍日)1945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1993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95年为联合国容忍年,该容忍年是在教科文组织大会的倡议下宣布的。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以“宽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为题撰文,指出宽容是一种道德情操、政治义务,是维护人权和民主的责任所在。1995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通过《容忍原则宣言》和《容忍年后续行动计划》,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在每年的11月16日举办一系列活动,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倡导宽容理念。以普遍提高广大民众对容忍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各种不同文化、文明和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相互容忍、尊重与合作。三、说一说生活中的宽容1、宽容是一种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对待别人和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它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发生的理由。2、宽容是友谊,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只有有了友谊,才能有更多的朋友。3、宽容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成员间没有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团结优秀的班集体。4、宽容是亲情,家人之间如果没有宽容之心,就容易钻进求全责备的死胡同。乙:同学们,我们是否能够宽容待人呢?现在我们来进行宽容度测评:下面的一些情况是我们在日常交往中难免遇到的,在这些情况下自己将如何选择?1、在公共汽车上,别人无意踩了我的脚,我会()2、喜欢的新文具盒被同桌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我会()3、在饭桌前,奶奶不小心把菜汤溅到我喜爱的裙子上,我会()4、邻居家忙着装修,堆在门口的施工材料影响了人们的出入,我会()5、当我辛辛苦苦地做完一件事却得不到认可和赏识时,我会()6、如果我的同桌是位争强好事的人,我会()四、故事会甲:同学们,你是宽容的人吗?大家心里一定有了答案,或许有些同学觉得不以为然,要是不宽容待人,那又能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几个经典的故事,它们都是咱们同学精心搜集的代表。《仇恨袋》(由一名同学讲述)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比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行走,路上有一样东西很碍脚,便朝它踢了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很不甘心,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又膨胀了许多;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大木棍拼命地敲打它,那东西再次加倍地膨胀,最后大得把路都堵死了。一位圣人路过连忙对海格力斯说:“你就绕道,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的心里老记着它、仇视它,它就挡住你前进的道路,与你敌对到底!”感受:我觉得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我们忽略它,它就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但如果你心里老想着它,心中就会充满仇恨,便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当我们仇恨到失去理智时,我们的前途、快乐也就失去了。我们的生活中确需宽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