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兔同笼及变形一、典型问题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解析: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鸡脚是头的2倍,兔脚是鸡脚的2倍),对于这种可以有简便算法。法一:画图假设法鸡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兔0123456789101112脚70727476788082848688909294先假设全部都是鸡;没有兔,这时可以算出笼子里只有70只脚,不符合题意。以此类推,一直到脚数正好是94只时,鸡是23只;兔是12只。注意:此法容易理解,但有时要算出答案需要写很长,有一定的局限。通过此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将一个鸡变成一个兔,脚数就会多2只。法二:基础法我们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也就是35个鸡、0个兔,这时脚数为35x2+0x4=70(只)。题目要求是94只脚,那需要增加脚数94-70=24(只),通过法一可得知:每将一个鸡变成一个兔,脚数就会多2只,24—2=12也就是将12只鸡变成12只兔2就可以增加到94只脚。此时鸡数减少为:35-12=23(个),兔数增加到:0+12=12(个)。或者这样理解:假设全是鸡那脚数为35x2=70(只),旦实际有94只脚,多出94-70=24(只)脚。这24只脚也必须在笼子里,可以将这24只脚按在鸡身上,我们一个鸡身上按上2只脚,那一个鸡也就变成4只脚,可以当成一个兔。24只脚最终能按在24-2=12(个)鸡身上,也就是12只鸡变成了12个兔。检验:23x2+12x4=94(只),符合题目要求。35x2=70(只)94-70=24(只)4-2=2(只)24-2=12(个)35-12=23(个)答:鸡有23个,兔有12个。35x2=70(只)表示都是鸡的情况下一共有70只脚;94-70=24(只)表示符合题目要求还需增加24只脚才行;4-2=2(只)表示一个兔比一个鸡多2只脚也就是将其中的一个鸡换成兔就会增加2只脚;24-2=12(个)表示增加24只脚需要将12只鸡换成兔,并且兔一开始为0个,现在增加的兔子数量也就是兔子的总数量;35-12=23(个)表示用总数量剪去兔子的数量剩下的就是鸡的数量。注意:法二是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解法也是基础解法,所有鸡兔同笼问题及变形都可以用此种方法解决。3法三:简便算法(《孙子算经》砍足法)此题目出自《孙子算经》: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同时都砍掉一半,那鸡就变成1只脚,兔变成2只脚,笼子里也就只剩94-2=47(只)脚。此时鸡:1个头,1只脚;兔:1个头,2只脚。鸡和兔头一共是35个(只是脚数减半,只数没有发生变化),鸡和兔脚一共是47只,脚数比头数多了47-35=12,也就是兔子多的脚数。一个兔子脚比头多1,现在一共多了12,也就是12个兔子,鸡的数量就是35-12=23(个)。94-2=47(只)47-35=12(个)35-12=23(个)94-2=47(只)表示将鸡和兔的脚数都减半,此时鸡和兔的个数没发生变化,并且此时鸡变成1头1脚,兔变成1头2脚;47-35=12(个)表示用现在的脚数剪去头数,多出的12只脚就是兔子的,并且一个兔多一只脚,所以多的12只脚就是12个兔;35-12=23(个)表示总数减去兔子的数量就是鸡的数量。注意:法三只适用于鸡兔同笼问题:除去一个数后,其中一个物体的两个量都变为1,另一个物体只有一个量为1。此种算法比较简单,但解决不了变形问题。法四:方程法(二元一次方程组)4解:设鸡有X个,兔有y个x+y=35{2x+4y=94解得x=23,y=12或者五年级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例4问题)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的只数可表示为35-x只。2x+4x(35-x)=94解得x=23,35-x=12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式五年级下册才学习得内容,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更是到七年级下册才学习,所以方程法对四年级学生不适用。二、一般变形100个和尚吃92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2个,小和尚两个人吃1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几人?解析:这种一般变形不再局限于鸡兔问题,可以是任何两个事物,解题方法都用法二:先假设一个事物为0,算出的和与实际的和一定存在差距,这个差距是由这两个事物间的单个差距一个个累加得到的,用总差距除以两个事物的单独差距就是答案。解:假如全是小和尚,小和尚为100人,那这时大和尚就应该是0人,他们一共要吃100^2+0x2=50个。但实际吃了92个,5那就是说要多吃92-50=42个才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