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帶給我的感動淡水馬偕醫院安寧病房志工吳靜雅每一個癌症末期的病人,總是無奈地牽引病人與死亡的恐懼共舞,沒有人熟悉舞曲的旋律,更不知何時會頓然畫下休止符。於是一家人舞步慌亂,稍有不慎就會踩痛對方,引起抱怨、懊惱、愧疚與不安。幸好安寧療護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宗教人員及志工等成員。所有成員盡力為癌末病人及家屬提供全方位的身心靈照顧,協助每個家庭盡快調整出適當的節奏及和諧的舞步。猶記歌手薛岳過世前的真情歌唱:「如果還有明天,你會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這是每個癌末病人及家屬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生命回顧」常是幫助他們找到答案的神奇鑰匙。記得我曾經陪伴過一位86歲的老阿公,他就像溫暖的太陽,總是面帶微笑,身邊隨時有兒孫圍繞,並不時傳出歡聲笑語。有一天,他談到十分感恩馬偕醫院在淡水成立分院,嘉惠無數住在淡水及三芝的病患。60幾年前,他懷孕的太太出現流產的徵兆,由於當時馬偕淡水分院尚未成立,他只能將太太遠送台北市區就醫,因此錯過搶救時間,沒有保住腹中胎兒。我有感而發地說:「你一定好捨不得!」他頓時「哇!」的一聲,像個孩子般放聲大哭。原來,被壓抑的悲傷,只是不被提起,從來不曾消失。一個86歲的老阿公,即使有兒孫繞膝,並有太陽般溫暖的性格,對於60幾年前的往事,依舊感到無比傷痛。透過哭泣,淚水串起思念的長廊,讓他得以與今生無緣的孩子再度相遇並彼此道別,埋藏多年的傷心與遺憾,終於可以化為綿綿不盡的祝福。另外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病人,是30幾歲的年輕人,他幼年喪母,十分感恩爸爸辛苦撫養他們兄妹長大,並在他罹患癌症之後衣不解帶地照顧他。但感恩的話語對他而言過於矯情,無論如何努力就是說不出口,於是我鼓勵他與爸爸共同回憶往事。重溫兒時舊夢,果真讓他彷彿回到孩提時代,可以自在地跟爸爸訴說心事,真情毫不費力地自然流露。所以「生命回顧」對病人及家屬而言,是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曾經經歷過的快樂,透過回顧再度被溫暖感受;長期被壓抑的痛苦,也透過回顧得到釋放與和解。最可貴的是: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常藉此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雖然「死亡」是個不得不面對的醫療極限,但在安寧團隊的協助之下,多數病人及家屬得以及時做好心理準備、及時完成未竟的心願、及時表達心中的愛。許多家庭在這段陪伴病人與死神共舞的過程中,重新找到愛的力量,修復原本受傷或疏離的關係。當家人的愛重新凝聚,病人的心情應該是輕鬆而滿足的,「死亡」已經不再是一個令人恐懼的驛站,大限已至的病人終於可以在此時安詳辭世。誠如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女士對一位罹患癌症的小女孩所說的:「如果生命是一門課程,老師總是將最困難的作業,交付給功課最好的學生。」每個癌症末期的病人,都是受到老師期許的好學生,他們在全力對抗病魔的過程中,生命潛能被深度激發,最精彩的作品於焉完成。感恩所有的病人用生命啟示我們,讓我們了解人生因為經歷生老病死而圓滿,就如同世界因四季變換而豐富。衷心期盼安寧療護的理念,能夠幫助更多人經歷充滿愛與尊嚴的人生。(轉載自95年1月2日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