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是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延安小学的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分“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部分展开叙述。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情景。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的导读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结合该课文属革命传统教材,本身又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确定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边读边画边想读进去,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读出来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互动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背景,感受师生对书的渴望。四、说教学策略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即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以多种形式的自主读书、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活动,最后激情朗读,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情感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五、说教学设计课堂结构:复习导入,质疑导向--直入重点,读书探究--朗读体验,情感升华--激情延伸复习导入,质疑导向(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回顾课文叙述的顺序,起到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运用对比,激发学生关注题眼“珍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发生在解放前,在战争环境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珍贵的教科书》。回忆故事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了那四部分?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②出示课题,设疑: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哪个题目好?全文并没有“珍贵”二字,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二、激发情感,直入重点:自由读书,找一找课文的那一段内容最能显得书特别珍贵?指名读,并简单说说从这段内容中你找到的原因?教学互动(一):导读三段--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张指导员看待书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用浪线划下来。投影:①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②指导员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叨着:“书……书……”引导学生体会:一句是“我”醒来以后看到的情景。“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二句是张指导员身负重伤,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这些都说明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教学互动(二):导读一、二段设疑激读(不就是一捆书吗?难道这捆书真的那么(比命)重要吗?让我们从一、二段中找一找答案。还有那句话又让你感到教科书的珍贵?出示句子: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从中体会到什么?②交流:(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来之不易--是珍贵的;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党中央对后代学习的关心。)2、介绍背景引读一段:1947年春天,蒋介石的23万军队进攻延安,而当时在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