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学习方法研究与探索”课题实验方案(2014-5-12)一、立题背景:21世纪的教育思想主题是“人本主义的新回归”,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核心的内容。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知识储备的容器,而是会学习的人才。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在现实的课堂,我们不能否认改革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变化,可是我们也不能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和谐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尝试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去自主、去合作、去探究,可事实结果如何呢?就像我们要把长时间禁锢在笼子的小鸟放飞之后,他们却不知所措了,因为我们一向重视教师教法的研究,他们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突然让他们自由翱翔,却“飞”不起来了。他们没“飞”的方法和技能,更没有“飞”的实践。尤其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科目增多,大部分同学虽然刻苦学习,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很不理想,这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同学产生厌学的念头。因此,引导初中生掌握新学习方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无疑会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曾开展过“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省“双自主”、“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等课题研究,这些都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理论和经验。虽说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在培养学生主动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开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是进一步培养教师的需要,也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提出了《初中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的教育科研微课题,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作为龙头,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实现我校教育的新的跨越。二、课题方案修改的原因我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申报的“初中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微课题2014年2月被正式批准。此后,在市、区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我校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理论依据,紧紧围绕课题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目的,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原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合于新形势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应该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诠释。为此,我校对原课题方案作出修改。三、研究目标1、总目标: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真正改正传统的单一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近期目标:通过课题论证,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学习情感等状况,提高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探索模式建立的原则、条件、内涵及形成。3、中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协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素质,形成有价值的经验积累,创建基于先进理念下的各学科教学模式。四、增加内容:1、整合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结合原有实验成果下的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2、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索并总结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拓展课堂空间的方法与规律,并结合教学实践开发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软件资源,提高教师教学品味,丰富学生学习内容。3、整合教育技术。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提高教师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生动,更形象,更加符合中学认知规律。4、整合教育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彻底转变教师以己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保障。五、研究内容1、课题界定:“初中生学法指导的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