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及针对性问题的探讨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及针对性问题的探讨蒋皎峰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摘要能否有效达到体育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选择非常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准备活动;现状;有效性;针对性准备活动是课的开始部分,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又灵活多变,一堂课准备活动安排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课的教学质量。但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组织现状不容乐观,从某种角度上说,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因此,本文作者针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望能对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参考。一、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大学时期已系统地学习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应该对体育课的结构、环节、组成都比较熟知,能清楚认识到准备活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能潜心研究,认真组织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老师并不显现。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定的主导意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认为体育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教师创新设计、主动思考和组织教学的能动性,甚至把准备活动看成是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从而使得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准备活动的意识薄弱,不少学生认为体育课应该让自己获得快乐,体现自我,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如,800米跑前,学生往往会认为热身慢跑的准备活动是一种体力上的浪费,心理上不愿意跑,也不想跑,所以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影响准备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准备活动以传统化模式为主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传统化模式主要表现为固定式和单一化,内容、手段安排针对性不强,不管是哪一种内容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形式基本不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模式直接做徒手操练习;第二种模式慢跑+徒手操;第三种模式慢跑+一般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种准备活动都可以运用,但一成不变的模式对提高不同教学课的质量、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3准备活动随意性比较大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形式和组织对象的随意性。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思维模式,如,体育课准备活动只考虑学生兴趣,就安排游戏;只要考虑学生生理活动,就安排跑步;只考虑学生组织能力培养,让学生来带操等等,缺乏正确的思考和引导,导致准备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4准备活动重生理、轻心理目前初中日常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慢跑、伸展练习为多,虽然也能使人体内脏和运动器官得到动员,达到准备活动的一般要求,但这种形式表现单一、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方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单调的准备活动产生厌倦情绪,独立思考能力变差,易产生逆反心理,上课时不愿意配合老师安排的准备活动,导致准备活动的质量下降。5准备活动练习强度、练习时间缺乏科学性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是能否较好地完成体育课基本部分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准备活动应考虑教学对象、课堂内容及气候条件等,来安排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的合理安排,如,50米跑的教学课,教师只安排学生肌肉和关节伸展练习,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生理机能无法达到50米快速跑的准备状态。反之,教师给学生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快速跑游戏,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肌肉强度刺激后产生疲劳,50米跑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时间过短、强度过小的准备活动都会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安排和目标、任务的完成。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