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EPC项目施工的重点难点1.1、关键施工工艺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案「1.1.关键实施工艺重难点分析(1)本工程包含施工内容较多,从土方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以及机电施工均为质量保证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工程施工工艺中的重点内容。(2)本工程综合楼、食堂、大、小报告厅及风雨操场地上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的预制构件有:预制钢柱、预制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预制钢楼梯。主体结构构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焊接及栓焊混合连接方式现场拼装。水电及暖通需穿钢梁腹板的孔洞工厂预留(采用套管或补强板方式)。楼板采用钢筋钢筋桁架楼承板,楼板施工均为免模板免支撑楼板。楼梯梯梁梯柱及梯段均采用钢结构预制构件,整体工厂预制好运送到现场采用螺栓连接。踏步及休息平台上45mm厚现浇板(免模板免支撑)。装配式需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后期墙体无法拆改的特点,必须提前预留预埋好足够数量的冷热水管等各类管线以及龙头、灯座、灯头、通风及空调空洞、开关、插座、地漏等常用设施设备,确保各单体工程日常施工功能的一次到位,避免交工后有二次破拆墙体现象。因此装配式施工也是本工程关键施工工艺的重点和难点。1.1.2.土方工程(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T场地平整T放坡顶线、坡底线—土方机械开挖—土方人工开挖—基础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土方回填(2)一般规定1)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应小于2%0。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进行逐点检查,检查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2)机械挖土时应避免超挖,场地边角土方、边坡修整等应采用人工方式挖除。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应在验槽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宜浇筑至基坑围护墙边或坡脚。3)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mm~3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的方式。(3)放坡顶线、坡底线根据《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018要求,临时性挖方工程的边坡坡率应符合下表规定:临时性挖方工程的边坡坡率允许值序号土的类别边坡坡率(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2粘性土坚硬1:0.75〜1:1.00硬塑、可塑1:1.00〜1:1.25软塑1:1.50或更缓3碎石土充填坚硬黏土、硬塑黏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4)开挖土方根据各开挖深度、面积、结构外形采用机械分段、分层、对称、先深后浅或同时开挖,土方全部外运至指定地点存放,待回填使用。在机械开挖中,按1:0.5的坡度,保持坑壁平整,并清理坑底松散土质。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并在基坑转角处和沿基坑不大于30m的间距设置警示灯。挖掘机在同一个作业面施工时施工间距应保证在10m以上。清理出来的土方应随时装车运走,禁止出现土方乱放,造成挖掘机不能及时的装车。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随时测量基底标高,禁止出现超挖现象防止扰动地基土。对于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够不到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清理土方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装车运走。(5)人工清理土方开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后,测量人员测出距槽底50cm的水平标志线,然后在槽帮上或基坑底部钉上小木桩,清理底部土层时用它们来控制标高。根据轴线及基础轮廓检验基槽尺寸,修整边坡和基底。基槽内预留的150~200mm土方,由人工与机械配合及时清理到基槽底,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阻挡,保证施工进度。(6)土方回填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打夯、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1)回填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素土回填,从业主单位划定的取土点取土。回填土在监理的见证下在实验室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若土过湿(以手攥成团、自然落地散开为宜),要进行晾晒或掺入干土处理;若土含水量偏低,可适当洒水湿润。2)回填土不得用含有树根、草皮、腐植土或淤泥。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土前应将地面、坑槽内的垃圾或不能作为回填的土、杂物清理干净。3)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4)回填土要分层铺摊夯实,柴油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夯实时不大于200mm。每层至少夯击三遍,要求一夯压半夯。回填前在基坑边坡上用红油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