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征文范文五篇【篇一】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波及全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迅速打响,在我们身边一群“90”后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场战“疫”中,各行各业的战“疫”青年“青”力而动,让青春之光在战“疫”中闪耀光芒。艰苦与磨砺是青年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这群“90”后青年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防控疫情的艰巨斗争中。这些年轻的“90后”大男孩、大女孩,他们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在急诊室里、icu病房里,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在社区管理的工作者中、筹措防疫物资的志愿者队伍里,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脚步身影,当摘下口罩时,他们的面孔虽显稚嫩,眼睛里却写满了坚毅,描绘出一个“大写的青春”。坚守与行动是青年成长最好的“磨刀石”。多难兴邦,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满目苍夷、血痕累累,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儿女用血肉筑长城,用自己的脊梁顶起了这块生养炎黄子孙千年的神州大地。在疫情爆发后,他们在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加入到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句句“我报名”“我参加”“我先上”,他们冲着危险去、向着“火线”行,他们挺身而出在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青春身影,贡献着青春智慧力量。越是急难险重越向前,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当代青年该有的精神状态,把青春“活力”转化为“敢扛大梁、敢啃硬骨头”的青春“魅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的青春“色彩”。责任与担当是青年成长最好的“探照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第1页共6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披荆斩棘,挥斥方遒,展现出当代青年身上的那股“干劲”“拼劲”“闯劲”,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无数青年以“疫”为令,拿起战疫“接力棒”以奋力前行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激发内在动力,释放内在潜力,迸发出当代青年“讲责任、敢作为、勇担当”的青春“魄力”。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汇聚起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青年先锋力量,肩负时代重任、激扬青春风采、绽放青春之花。【篇二】五月是最美的季节,不仅仅因为她踩着春风的脚印,牵着初夏的烂漫,还因为五月拥有着昂扬向上的力量。脚步刚刚跨入五月,关于青年、关于五四的光影和文字已阳光一般炙热,不经意间,已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之下,连脚步似乎也轻快有力了许多。无奋斗,不青春。回望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直到今日依然拥有着让人血脉偾张的力量。“惟愿以血荐轩辕,一腔孤勇又何妨”,透过光影,我似乎看到百年前北大的学子们并肩立于天安门前,纵使前途渺茫,也要奋力一搏,带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决心和渴望,以青春之热血冲破国破家亡之梦魇。那孤注一掷的热血云集,成为教科书中的一页,也成就了传递百年的五四精神。百年中国,血脉相承的五四精神,让一代代青年肩扛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怀揣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一路前行。从36岁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到27岁撰写《青春》的李大钊,从25岁主编《湘江评论》的毛泽东到把生命永远定格在青年的杨靖宇、赵一曼,从第一支挺进北大荒的青年垦荒队到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从大国重器背后那一张张年轻而执著的面孔到洪灾地震时席地而眠的战士,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刻入历史,一个个火热的故事激励着青第2页共6页年的凌云斗志,把自己的青春演奏成雄浑激昂的青春旋律,永远定格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记忆中。如今,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整整101年。但“五四”精神经过一代一代青年的传承,依然灼灼生辉。如果说,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