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下穿沪蓉高速段拓宽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衡山路毗邻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原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呈南北走向,自南向北分别与河海路、汉江路、黎河路、黄河路、漓江路、浦江路、辽河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相交,是南北向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衡山路(河海路—黎河路)路段已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工程,其主行车道断面宽度为18.1m,具体断面形式如下图所示:黎河路以北至辽河路段断面宽度变化较多,主行车道宽主要有12米,14米,16米三种形式。在黎河路以北至辽河路段范围内本次衡山路需下穿沪蓉高速段。沪蓉高速上跨衡山路的桥型布置为3x1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与衡山路的交角为65°,桩柱式桥墩,桩基接盖梁式桥台。衡山路行车道位于中跨范围,由于受上跨桥梁桥墩的影响,仅有双向两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位于上跨桥边跨范围。老路断面形式为0.8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5米隔离墩+2x3.75米行车道+1.5米隔离墩+3.5米非机动车道+0.85米人行道。2.1、高速下穿处拓宽改造设计方案由于原有车行道净空只有3.5m左右,本次改造道路纵断面在通道位置较老路下挖1m左右,满足通道净空为4.5m。原有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道,将下穿通道改为双向四车道,再在两侧通过开挖原有桥台锥坡新建非机动车道。由于原有桥台为桩接盖梁桥台,桥头防护锥坡为空心六角块贴面,坡比为1:1.5,开挖原有桥台锥坡时,为保障上跨桥行驶安全,采用锚杆挡土墙对开挖后桥台进行支护,锚杆挡土墙纵向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与沪蓉高速交角为65°。同时,建成后下穿通道内地下渗水及挡墙范围内汇集的雨水由新建的排水泵站进行抽排。下穿通道改造后衡山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为:1.5米非机动车道+0.5米隔离带+3.75米机动车道+1.5米隔离墩+2×3.75米行车道+1.5米隔离墩+3.75米米机动车道+0.5米隔离带+1.5米非机动车道,总宽22.0米,如下图所示。原桥梁中跨桥下通行净宽为7.56m,划分为两个车行道,两侧桥墩处设置侧分带及桥墩防撞设施,净宽1.5m,;桥梁边跨分别设置2.0m(含护栏)的非机动车道和3.75m(含路缘带)的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通行净高4.5m,非机动车车道通行净高3.5m。肋柱距离现有桥台桩距离为1.13m。在锚杆挡土墙起、终点位置外侧设置浆砌块石挡墙,用于支挡高速公路锥坡填土,四侧各设置8米。第二章施工准备2.1、人员动员计划按照业主、监理组的要求,为确保建成工程优良,项目部将组织强有力的指挥管理班子,并抽调多年从事类似工程建设,具有丰富的市政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及现场管理,确保本工程优质、安全、提前完成本工程。主要施工组织机构如下图:2.2、技术准备在项目部的领导下,依据项目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工程特点,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主要内容如下:⑴、收集建筑地区气象、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周围建(构)筑物结构状况及坚固程度、地下管线等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为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及指导施工提供必要技术依据。⑵、在工程开工前组织下穿沪蓉高速公路路段的测量,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确定施工的难点,明确质量要求,进行图纸自审。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听取设计交底,尽可能将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工前。⑶、编制施工图预算,计算工程量,进行工料分析,提出资源计划。项目经理:颜安施工负责:薛敏安全负责:蒋方元锚杆施工:队技长术::挡墙施工:队技长术::何陆正学荣峰小构施工:队技长术::何陆小学彦峰技术负责:高亮路基施工队技长术::李姜泽晓福刚⑷、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业主要求,编制工程实施阶段施工方案,明确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对重点、难点部位制定可行的技术措施,报请监理审批后实施。⑸、准备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有关建设工程法律和强制性推行的质量标准等文件,使工程开展过程中自始自终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⑹、提出工程按进度分批需要的各种材料进场计划,材料订单(含特殊材料)。2.3、机械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