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该怎样安排业余生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业余活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影响成才与事业发展。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生活时代,业余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生活水平、长远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对业余时间的体会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在企业中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还远远不够。据我们的经验来说,在公司好好干八小时,那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在于业余时间你是怎样度过的。在公司工作时,认真干,那是情理之中的事,大部分人也是这样干的。因此,众人在能力上也不会有迥然的差别。可是下班后人们在这段时间中干的事却大不相同,有的只顾玩耍嬉戏,有的却进修、思考,时间久了,各人在能力上就形成了差距。”他说,“我认为,下班后的下午6点到次日的上午6点,只要你占用其中的两小时去学习和思考,时间一长,能力便会突飞猛涨哩。”他还说,“我这个人很笨,就是靠业余时间多学了点东西,才取得小小成绩的。”这是一位成功者的感言,切身的体会,对我们很有启发。业余时间主要是指八小时工作、学习以外的时间,也包括节假日。业余生活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每天工作或学习所产生的疲劳,都在业余时间里消除。二、享受生活。从人类本性上讲,谁都有贪逸恶劳的倾向,工作和学习并不是人类真心喜欢的,但出于享受美好生活的考虑,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和工作,与其应付和厌倦,也就不如快乐及尽力去做好。业余生活是人类快乐的主要来源。提高业余生活的质量,是提高总体生活水平的基本办法。如果没有业余的快乐,那么,谁也不会热爱生活,更不会喜欢工作和学习。三、锻炼身体。除了体力劳动者之外,大多数人只有在业余生活多锻炼身体,才能保证心身健康。例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打太极拳、长跑、打台球、打乒乓球、参加球赛、看球赛。四、交友及寻求合作。每天可花半小时至一小时用于交际,这样既可以放松心身,又可以享受交友之乐,也利于合作。过少交际会影响快乐、健康及事业发展。过多交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可取。比如,利用每天的午饭或晚饭之后安排半个小时交友;利用周六拜访亲友;利用联欢会、舞会结识新的朋友;在渡假中商讨合作事项;利用周末和朋友共享美好的生活,等等。五、学习及增长见识。每天工作之余,安排1小时以上的学习,双休日利用一天时间学习。例如参加培训班、夜校、讲座、沙龙、俱乐部、上图书馆、上网、下棋、争论、拜访良师益友,都是很好的学习;逛街、旅游、参观展览会、上网了解想了解的信息,都可增长见识。在发达国家,人们的业余生活多以运动、交友、学习、看电视、上网、旅游、逛博物馆、跳舞、听讲座、下棋、聚会等活动为主,其中运动、学习、上网、看电视、跳舞、听讲座、聚会等活动占据了大部分业余时间,这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十分有益,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国民在业余生活中用于学习、运动、上网、跳舞、听讲座及参加培训的时间比较少,较多的时间用于无谓的聊天、打牌、看电视,导致业余学习的效果差,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及民族发展。日本人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学习,每位国民年平均读书量大约在30本左右,每天的读书时间大约保持在1小时左右,这种好学精神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利。美国人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上图书馆、上网学习、听讲座、参加培训、参加沙龙聚会等,学习效果非常好。在美国,听讲座就如看电影一样平常,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都喜欢搞一些讲座,这样既可以得到丰厚的收入,又利于自我实现(将优秀的思想传播于社会,并为社会发展做点贡献),也可得到大量快乐,这些讲座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及促进民族发展十分有利,值得我们借鉴。六、其它。比如,加班或搞第三职业多挣一点钱;和情侣去旅游;带孩子去公园;购买衣服、书籍;整理内务,等等。如果业余生活的效果好,对于成才、发展、享受生活及健康长寿都很有利。善于安排业余生活一时得利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是非常有益的。国民普遍缺乏利用好业余时间的观念,多数国民在糊糊涂涂之中度过一生,导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