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岳晓东:如何培养爱情智慧对于爱情,我有一个划分,其中以“知己知彼”为横坐标,以“自尊自信”为纵坐标,将爱情划分为四类:自信型爱情、自恋型爱情、自卑型爱情、自误型爱情。这四种类型,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自恋型爱情这种爱情位于“高自尊自信”与“低知己知彼”之间,其突出特点是爱得疯狂、爱得任性、爱得霸道,爱得咋咋呼呼的。拿破仑与约瑟芬的爱情就是典型的自恋型爱情。拿破仑对约瑟芬一见钟情,他不在乎她是个寡妇,比自己大6岁,又有两个孩子,见面不到一个月就向约瑟芬求婚。开始时,约瑟芬对拿破仑的疯狂追求并不在意,整日梳妆打扮,卖弄风情,后来虽嫁给了拿破仑,仍不断与异性交往,还在与拿破仑婚后两个月就与一名叫沙尔的上尉勾搭上床。这完全出乎拿破仑的意料,也深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虽然拿破仑后来原谅了约瑟芬,但他一生都没有挥去这段心灵的阴影。拿破仑和约瑟芬的爱情没有终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拿破仑与约瑟芬之间爱得十分霸道,这也给了彼此很大的伤害。有趣的是,拿破仑临死时还叫着约瑟芬的名字,而约瑟芬也是叫着拿破仑的名字去世的。自卑型爱情这种爱情位于“低自尊自信”与“低知己知彼”之间,其突出特点是爱得困惑,爱得混乱,整个爱的过程糊里糊涂,这种爱情的结果是单方痴恋,枉自多情。例如,希特勒一生的最爱是葛丽,葛丽是希特勒同父异母姐姐安吉拉的女儿。葛丽17岁与希特勒相识,当时希特勒已经是纳粹党的党魁,年龄近葛丽两倍。可希特勒就像一位十几岁的少年那样迷恋她,陪她逛商店,上剧院、泡咖啡馆,听音乐会。葛丽自小失去父爱,把希特勒当作父亲来看待,后来竟然恋上了希特勒的司机莫里斯,这使希特勒十分嫉妒,常常因此暴跳如雷。后来,每逢葛丽外出,希特勒总派两名纳粹分子陪伴,还让葛丽必须分毫不差地按规定时间回家。1931年9月7日,希特勒有事外出,临走时他一再命令葛丽呆在别墅里不得外出,葛丽气得发抖,坚决要出走,希特勒不肯松口。次日,葛丽开枪自尽,希特勒垂头丧气了好些天才缓过劲来。希特勒爱葛丽,却他不相信自己的魅力,只能借助权势来表达,强加给别人自己的情感,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这样糊涂、混乱的痴情,到头来只能是枉自多情。可惜他最终也没有明白爱情的基础是平等,爱情不需要自卑。一个人要想别人爱你,你要首先爱自己,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别人怎么可能爱你呢?希特勒身边的几个女人最终几乎都自杀了,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这说明,建立在自卑基础上的爱情是无法承受风浪的。自误型爱情这种爱情位于“高知己知彼”“低自尊自信”之间,其突出特点是爱得辛苦,爱得累赘,爱得委委屈屈。例如,诺贝尔一生中曾爱过三位女性,却都没有走进婚姻。诺贝尔20多岁时,曾在巴黎邂逅一位法国姑娘,向她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相貌难看、动作笨拙、前途渺茫、意志消沉,总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他。不想那位女郎非但没有小瞧他,反而一再鼓励他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金发女郎的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使他对女郎产生了强烈的恋情。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诺贝尔43岁那年,他雇用了漂亮、聪明、迷人的伯莎小姐,并对她产生了恋情。但没多久,伯莎就辞工去结婚,这使诺贝尔再次陷入孤独,几乎放弃了与女人一起生活的愿望,对自己更感自卑。同年秋,诺贝尔为了散心,到奥地利旅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索菲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简朴的家庭,继母对她不好,她从家里跑了出来。当她把自己的悲惨故事讲给诺贝尔听的时候,诺贝尔为之感动并且迷恋上了她。但他们之间差距太大了,诺贝尔要的是一个气氛轻松、整齐舒适的家庭;而索菲追求的是生活享受。诺贝尔花了很多心血对她进行训练和改造,以使她接近自己的性格和教养,可索菲无法忍受这一切。后来,索菲住在诺贝尔为她安置在巴黎的一座华丽公寓里,过着奢侈的生活,甚至以“诺贝尔夫人”的身份同一个又一个诺贝尔的崇拜者鬼混。诺贝尔曾为此一再劝说她,可这不起任何作用。到后来,诺贝尔甚至为此患上了抑郁症。诺贝尔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缺乏自尊自信的人格可以怎样摧毁一个人的情感世界。爱情应该滋润人的心田,愉悦人的心情,并使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