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感光性: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粳稻粳稻>>籼稻;晚稻籼稻;晚稻>>中稻中稻>>早稻;晚熟早稻;晚熟>>中熟中熟>>早熟早熟感温性:感温性:因高温生育期缩短因高温生育期缩短粳稻粳稻<<籼稻;晚稻籼稻;晚稻<<中稻中稻<<早稻;晚熟早稻;晚熟<<中熟中熟<<早熟早熟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不受短日照和高温:不受短日照和高温影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早稻早稻>>中稻中稻>>晚稻晚稻二、水稻生育进程二、水稻生育进程((一一))水稻生育时期水稻生育时期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第第44叶期叶期))、拔节、拔节(N-n+3(N-n+3叶期或倒叶期或倒n-2n-2叶期叶期))、穗分化、穗分化((倒倒44叶期叶期))、、孕穗孕穗((剑叶平展、叶耳距为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0)、抽穗、成熟等生育、抽穗、成熟等生育时期。时期。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33种生育类型:种生育类型:重叠型重叠型:先穗分化后拔节,:先穗分化后拔节,n≤4n≤4的品种的品种衔接型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同时,: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n=5的品种的品种分离型分离型:先拔节后穗分化,:先拔节后穗分化,n≥6n≥6的品种的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二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水稻生育阶段划分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苗期秧田期幼苗期分蘖期活棵返青期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98.5%以上为光合作用以上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例<1.5%<1.5%。。产量的产量的90%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10%。。稻谷产量的稻谷产量的80%80%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20%<20%。。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表明抽穗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存在着既次抛物线。表明抽穗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有一个适宜值问题。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有一个适宜值问题。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1~~1.21.2倍倍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决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决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这个值愈大,产量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这个值愈大,产量愈高。愈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0.8-0.950.8-0.95倍。倍。产量产量==穗数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结实率××粒重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穗数形成时期:穗数形成时期:直播稻第直播稻第5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