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VIP免费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1页
1/14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2页
2/14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3页
3/14
34许静,田青.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1:3199-320135王英才.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93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235-236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许香俊收稿日期:2016-01-1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摘要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为获得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临床急需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或药物组合,能达到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抵抗发生概率、降低术后出血再栓塞风险的目的,以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按药物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分为如下几类:①环氧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②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R-A:代表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班;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cAMP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cAMP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⑤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沙格雷酯,可以特异性地与5-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血小板,抗血小板药物,受体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1603-0066-05动脉、静脉栓塞引发的血栓病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在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的血栓方面也有较好疗效。因此,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不能服用抗凝药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患者的替代策略。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是一种不可逆的血小板环氧化酶(COX抑制剂,通过抑制COX-1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G2,从而起到阻止TXA2的产生和抗血小板活化聚集的作用,最终发挥减少血栓形成的效果[1],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2]。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从而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缺血状况,临床上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PCI及冠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等症状的预防,负荷剂量为150~300mg/d,维持剂量为100mg/d[3]。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上腹胀、反酸、烧心、呕血、黑便等症状,并容易诱发消化道溃疡。有研究认为,超过50%的阿司匹林相关溃疡无先兆症状,一般随着阿司匹林剂量的增加,其所致溃疡出血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即使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会显著增加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风险,改变阿司匹林的剂型也不能降低消化道损伤的风险[4,5]。2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RA此类药物与血小板膜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后,阻止了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抑制了ADP介导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活化,从而使继发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受阻,发挥抗血小板活化聚集的作用[6]。ADP受体主要有两种亚型:P2Y1和P2Y12。与P2Y1相比,ADP与P2Y12结合后,能触发形成稳定、持久的血小板聚集效应,所以选择性P2Y12拮抗剂是腺苷受体拮抗剂研究的重点[2]。2.1噻氯匹定噻氯匹定是噻吩并吡啶衍生物,为第一代P2Y12受体拮抗剂,该药为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一种ADP受体(P2YAC结合,阻断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促进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舒血管物质刺激磷酸蛋白(VASP的磷酸化,抑制由ADP介导的GPⅡb-Ⅲ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