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1:“人”字形讲师请所有学员用自己的手搭出一个“人”字举起来给老师看,一般学员都会按照自己的观察角度去摆,那么自己看到的是人,讲师看到的是入,有些学员可能就会考虑到从讲师看到的角度去摆字形。备注:可惜这次是给我们越南公司培训,他们不会汉字,这个游戏用不上游戏2:喂水游戏两个学员一组(在分组和划分角色前先不公布游戏内容),一个人负责接一杯水喂另一个学员喝,不允许交流。这个游戏主要是看学员能不能在整个环节中考虑到喝水者的感受,并让喝水者很舒服的把这杯水喝下,游戏结束后询问喝水者的感受和喂水学员都考虑了哪些方面,一般会出现的情况,水温、水量、喂水的速度等等。游戏3:快乐大转盘(类似红黑游戏)目的:学员通过热闹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感悟出如何与人相处的真谛。所有学员被分为两组,起初学员并不知道游戏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只知道游戏规则:当两人见面时,每人都同时向对方打出一个代表自己希望与对方以何种见面礼节相见的手势。出一外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点头”;出两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出三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的同时,自然地拍拍肩膀”;出四个手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拥抱”。若双方所出的手势不一致,以小的手势为准。即一方出“3”、另一方出“2”时,则双方完成“2”的见面礼。游戏的规则看似十分简单,但十分有趣。随着游戏的进行,热闹的表面下,学员的心里会发生十分微妙变化。起初彼此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出几,为了不让自己太尴尬,多数都试探性地出个“1”互相点点头。随着不断变换新的对象,慢慢地,有人开始出“2”或“3”,偶尔也会有人斗胆出个“4”。全体人员在“大转盘”一轮一轮的转动中,内心也在不断地“挣扎”琢磨着每一次对方会出几,自己到底该出几。反正,每次游戏的结局几乎都是同样的:自然而然地大家最后都会互相出到“4”,即全体互相拥抱。游戏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与陌生人互相拥抱,对于没有这种传统礼节,但同时又有着含蓄、内敛、不愿打开心门的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多数中国你来讲,是一件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做到的事。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出“4”及完成“4”号见面礼节时的确有些不好意思,但其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尤其是在游戏结束时的表现可看出,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最最真实的感觉都是渴望彼此能以“4”相见。只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的是对方先出“4”。有一条“人际准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别人怎样对待我,我也怎样对待别人。如果你对我热情,我也热情待你;如果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如果你对我不仁,那么就别怪我不义;如果你对我出“4”,那我也针对你出“4”。游戏4、根据组织行为学知觉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大家是第一次见面也好,不是第一次见面也好,都可以。每个人说自己的5个情况,其中3个真的两个假的,让其他人去猜哪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并且说明理由,这样可以使大家把自己当作当事人思考,并且让大家更加的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相关故事分享:案例1: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嚎叫,便抗议道:“烦死了!他也常常捉我们,可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启示:我们经常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这往往是因为所处不同的立场、环境所造成的因此,为了达成良好的沟通,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案例2:一个表现一贯积极的中学生上课时突然变得沉默了,不愿意甚至排斥回答问题。老师“某某,怎么今天上课老师没听到你的发言呢,身体不舒服吗?”学生“没有,就是不想说话。”老师“你提不起精神,老师也觉得没力气一样,我们班可不能没有你哦。”学生“老师,我和你说你可不能告诉我妈哦。”老师“什么事这么神秘啊,犯错误了么?”学生:“没有,这次数学考试没考好,现在学什么都没劲。”老师“就因为这个啊。我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