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技术规范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规范居住区绿化调整行为,发挥树木在居住区生态建设和绿化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树木影响居民通风采光及安全的问题,使之既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又满足树木生长和居住区绿化生态环境的需要。根据沪绿〔2007〕201号文“关于印发《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特补充制定本技术规范。1.0.2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本市居住区中影响居民通风采光及安全的树木调整;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胸径45厘米以上的树木的调整不适用本规范。1.0.3本技术规范中未涉及的技术内容,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2术语2.0.1居住区绿化调整指为有利于居住区园林植物生长或解决居住区绿化影响居民居室通风、采光和安全等问题,采取的修剪、迁移、砍伐、补种等行为。2.0.2“单轴分枝型”树木指顶端优势明显,有明显主轴的树木。本规范主要指水杉、雪松、广玉兰等。2.0.3“合轴分枝型”树木指顶端优势不明显,无明显主轴,修剪后萌发能力较强的树木。本规范主要指香樟、女贞等。2.0.4回缩修剪指对主干或一、二级侧枝等进行较重的截断;是一种明显影响树形的修剪方法。2.0.5疏剪指将过密枝条自基部完全剪除,不保留基部的芽。是一种不影响树形的剪枝方法。2.0.6轻短截指剪去一年生枝条的少量枝段。2.0.7剥芽指剥除未木质化的芽条,一般5-6月份进行。3作业要求和规范3.1作业程序和公示内容3.1.1严格执行沪绿[2007]201号文《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调整条件和审批程序。涉及回缩修剪的,修剪前也应规范履行征求居民意见、方案公示、作业现场公告等程序。3.1.2方案公示内容应包括具体作业对象(具体到单株树木)、拟采取的措施、作业时间、作业程度(如修剪的量)、预后效果等。3.2作业要求3.2.1居住区绿化应注重合理规划、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及时处置树木与居民生活的矛盾。不宜待矛盾积累后采取极端措施,以免损失绿化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2.2作业现场公告内容应包括作业依据(方案征求意见结果、政府批文等)、具体作业内容、具体作业时间、作业单位、监督管理单位和联系方式等。3.2.3作业时间应避让居民出行高峰,作业区域内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有效的防护措施,文明作业。3.2.4现场操作时必须配备足够的地面人员负责现场指挥和安全,必要时,设置安全作业警戒线。3.2.5修剪、迁移或砍伐等作业过程中废弃的枝叶、树干应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对于遭病虫危害(如天牛、白蚁、煤污病、白粉病等)严重的枝叶、树干应集中处置、及时销毁,不得影响居民生活。3.2.6上树操作人员应特别注重安全作业,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必要时应使用登高车、油锯等机械作业。4修剪4.1一般规定4.1.1通过修剪能解决树木与居民生活矛盾的,应根据修剪的条件,履行作业规范程序后,再进行修剪。4.1.2落叶树的修剪应在树木进入休眠期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进行,避开极端低温天气;伤流树(如合欢、枫杨)的修剪应在夏末或秋末冬初进行。4.1.3常绿树的修剪应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避开极端严寒和高温天气。4.1.4疏枝、轻短截则可因树而异,灵活掌握时间。4.1.5修剪时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操作。4.1.6在修剪影响居民通风采光及安全枝条的同时,应及时剪除枯枝烂头、根蘖枝、重叠枝、下垂枝、伤残枝等;并适度保持树势平衡。4.2修剪技术4.2.1修剪应选留培养方向剪口芽,剪口部位在剪口芽上方1-2cm。修剪后应不留短桩、烂头,剪口应呈10-15度倾斜,平整光滑,不撕皮,不裂干。4.2.2修剪粗大枝干时,须分段锯下或先在枝条背面锯1/3左右后,再正面锯。对直径大于5厘米的剪口,必须消毒处理,并涂敷伤口愈合剂。4.2.3修剪后的树木应加强养护,通过剥芽均衡树势,重塑骨架和冠形。4.3修剪方法根据树木种类,采取因树因地的分类修剪方法。4.3.1“单轴分枝型”树木这类树木应按照“分层轮修”法进行适当疏枝,定期对围绕树木主干同一层面的枝条进行分层疏剪更新,保持树木冠形。如果此类树木(如水杉、广玉兰、雪松等)严重影响居民通风采光的,在区县绿化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