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村调查思考长期以来,由于**乡高村原村两委班子组织不力,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导致村里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村级负债严重、公益事业无人问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被动局面,成为全乡“散、乱、穷”的后进村。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多次进行治理,均收效甚微。**年以来,乡党委、政府以第五次村委换届为契机,认真查找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积极探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集中精力对后进村高村进行了整顿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村呈现出村级组织领导力量强、村内经济繁荣、社会治安稳定、村容村貌新的明显变化。该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年,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贵当选为XX县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高村的成功治理和建设,推进了全乡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足发展。近期,**乡党委就高村从后进村整治成为先进村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一、高村整治前的现状高村位于**乡东南部,全村2700口人,58名党员,13个村民小组,3363亩耕地。该村人多地少,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年以来,由于该村家族派系矛盾激化、党员内部不团结、村两委几次换届不成功,造成村两委班子瘫痪、群众乱占宅基地问题突出、计划生育监管失控、经济发展缓慢等混乱局面。期间,乡党委、政府对扭转高村落后情况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但因该村家族势力严重对立,派系斗争激烈,整顿工作收效甚微,就连下派乡干部也多次被孤立和殴打,没人敢出面担任村干部,致使高村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年8月,高村两委干部集体辞职,后经党委任命的支部班子到村里主持开展工作,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也因阻力太大而维持不久。村里用电秩序混乱,群众上访增多,各项工作无法开展,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首先,班子软弱涣散是高村成为后进村的主要原因。以前,第1页共6页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里各项工作基本无人管事,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不清、“断头帐”多的不良现象。尤其是村干部变动后,财务不移交,新官又不理旧帐,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后患。其次,村风乱是高村成为后进村的直接原因。由于受宗族、派性影响,前几年,在村委换届选举中,村里一些家族势力的代表人物,认识问题不讲公正、公平,以血缘关系或人缘划线,企图控制选举结果。群众分辨是非能力低,对自己的民主权利认识不到位,致使少数群众违背自己意愿进行选举,造成村里纠纷多、问题多、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集体经济薄弱是高村成为后进村的重要原因。据调查,高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不仅村里正常开支无法保证,再加上村级负债严重,干部工作有心无力,村内公共建设、村容村貌及公益事业无从谈起,造成各种矛盾加大,解决纠纷更难。三、解决高村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结合高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乡党委、政府把加强村领导班子凝聚力、提高两委干部战斗力、强化经济发展力、激发干群向心力作为解决高村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使高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一)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建好村级领导班子。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必须有一个高素质、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年第五届村委会换届时,乡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高村党支部的领导和保障功能,强化了组织手段,在下派乡干部任村支书的基础上,成立高村工作组,对高村村委换届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乡工作组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调查了解,从各方面收集村里致乱的原因。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公开信、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村委换届的有关政策规定,增强了群众参与村委换届选举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及时联络群众代表、老干部代表、党员代表及村里在外知名人士,召开多第2页共6页种形式的会议,制定出村委换届选举的合理方案,为选出群众心目中的村委班子提供保障。**年8月,工作组以村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相结合、固定投票站与流动投票点相结合等有效措施,由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