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榨季生产情况调研材料一、全县蔗糖企业概况我县现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糖业有限公司、(**糖厂、**糖厂、**糖厂)、**糖业公司、****糖厂和**糖业公司**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全县境内有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08年全境内共种植甘蔗16394亩,加上境外5590亩,甘蔗种植总面积达169184亩。二、2008/20XX年榨季生产情况根据昌办发〔2008〕13号文件关于抓好2008/20XX年榨季生产的通知,08/09的目标任务是:20XX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宿极14万亩,新植蔗4万亩,08/09榨季计划入榨甘蔗76.4万吨,生产食糖9万吨以上,生产酒精6400吨以上。但按实际情况,全县计划实现08/09榨季入榨甘蔗60万吨,生产食糖7.4万吨,生产酒精5000吨。2008/20XX年榨季制糖生产由**糖厂于2008年12月2日率先开榨。全县3户制糖企业5条生产线在08年12月15日,09年元月15日,元月30日先后开榨生产。截至3月30日,整个榨季制糖生产安全顺利有序,入榨甘蔗445868吨,生产食糖56609吨,生产酒精3750吨,产糖率达12.69%,比上榨季高0.9个百分点,生产安全率达99.5%,目前整个榨季制糖生产还在进行,根据生产进展情况08/09榨季全县入榨甘蔗可能达63万吨,生产食糖可能达8万吨,生产酒精可能达5100吨,整个榨季生产最迟可能到5月10日左右才收榨。甘蔗种植由于气候等多种原因,种植情况很不理想,全县计划新植4万亩,到3月30日止,只完成6291亩,只完成计划任务的15.7%,按照榨季时间推移,要完成今年的新植任务已不现实,要实现全县蔗糖目标任务已相当艰巨,巩固蔗糖产业发展已实在不行。三、目前全县蔗糖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1页共3页1、甘区分布不尽合理,甘蔗种植面积难以稳定。由于热区土地资源有限,随着热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各种经济作物纷纷涌入热区,产业间争土地、争劳力、争投入、争节令、争价格等现象十分突出,甘蔗种植已经呈现出适宜区向次适宜区退让,田蔗向地蔗转移,种植近距离向远距离发展的趋势,所以甘蔗种植面积难以稳定。种植面积最高年与最低年相比,相差近3至4万亩,田蔗与地蔗比相差就更大,好田种植逐年在萎缩。2、蔗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我县甘蔗生产95%以上是旱坡地种植,水利化程度较低,“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近几十年来,虽然投入不少,但还是投入不足,风调雨顺增产、一遇灾害减产,产业发展起伏现象十分突出。3、科技措施不到位、投入不足、劳动强度大、收益少。由于我县甘蔗95%以上是旱坡地种植,有很多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只种不管现象在一部分地区还相当突出,把甘蔗当做懒庄稼,该牛耕不牛耕、该除草不除草、该追肥不追肥,就全县甘蔗总产除与面积计标,平均亩单产只在3.5吨左右,就240元/吨蔗标,亩收益也只是840元。扣出种、管、砍成本,亩效益就相当低,加之甘蔗生产从种到砍投入又大劳动强度也大,时间性又强、效益又不高,所以蔗农对种蔗积极不高,行政力度大种植面积多,行政力度小种植面积少,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4、制糖企业生产加工能与原料生产不匹配,企业生产时间短、设备利用率低、规模效益发挥不出来,我县制糖企业日生产能力6500吨,以正常生产期120天计标,需甘蔗原料78万吨,就目前的甘蔗原料还达不到100天的生产时间,所制糖企业得放发展来自于农业、取决于农业,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农民,也取决于制糖企业。5、蔗糖产业产品结构单一,深度开发不足,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几十年来就只是食糖产品,产品价格的高低完全靠市场来定夺,企业难以体现提值增效。四、我县蔗糖生产发展的建议第2页共3页1、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抓好甘蔗种植,确保县委、政府计划目标实现。2、认真组织抓好榨季生产,确保08/09榨季增产增收。3、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进一步理清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充分认识蔗糖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县甘蔗农业产量达76万吨,入榨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