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感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感“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的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往往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的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的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意念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对此,我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目睹耳闻了一届届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的成才了,有的却走了弯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养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习惯是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天才源于勤奋”。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关鸿羽同志用多年时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这本书,书中阐述了有关养成教育的理论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这对于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贡献,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晨起刷牙,饭前洗手,这一类卫生习惯使人们一辈子受用;“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使许多人夺得了更多的时间,也等于第1页共2页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往往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在我的教学中,学生们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导致他们不会做值日,不会阅读,不会学习。我也在思考,我们的教育不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吗,孔夫子的学问恐怕同他“每事问”的习惯分不开;诸葛武侯的“神机妙算”同他“一生唯谨慎”的习惯不能说没有关系。读过书后,反思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读书也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会不断的促使自己成长。解书云2009年6月15日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