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合肥工业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处工作总结在校党政领导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的部署和要求,全处同志努力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一、面向未来,科学规划,注重建设,继续关注和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1、继续做好我校人才引进和选拔培养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选拔培养的资助力度。2003年共投入经费101万元,用于资助来校或留校工作的博士人员工作启动经费,共资助博士人员35名;继续进行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专项项目的开展,共立项4项,资助经费共计300万元,对培育新的学科、新的研究方向,稳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完成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罗建平教授“名贵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项目的验收,及仪器仪表学院卢荣胜教授“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2、与人事处合作完成了《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及师资培养规划》。二、积极组织各类申报和开展评估工作1、积极组织了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申报工作,经批准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食品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科学技术哲学、会计学)。2、积极组织申报了专业学位授权点。我校又新增工商管理硕士-1-(mba)、公共管理硕士(mpa)2个专业学位授权。至此,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已达到4个。3、积极组织申报了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3年地质工程、食品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获国第1页共5页务院学位办批准;2004年继续组织申报了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等4个工程领域并均获批准。至此我校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已达19个。4、开展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批准,我校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5、组织申报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2003年新增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首批试点单位,可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开始招生。7、组织完成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项目的汇报及申报工作。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罗建平教授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的变更和延期,管理学院刘心报教授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8、组织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此次自愿参加国家组织的评估工作是我校具体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进”,实施学科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2-9、完成了精密仪器及机械“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范光照到岗工作履职(包括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学科学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自检自查工作,并上报,得到了教育部长江办的认可。三、“两会”换届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复审、遴选1、完成了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第六届学位委员会由20人组成,徐枞巍任主席,杨善林任副主席,王群京任秘书长;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由46人组成,陈心昭任主任,徐惠鹏、杨善林、朱功勤、刘全坤任副主任,刘全坤任秘第2页共5页书长(兼)。2、完成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复审和遴选工作。2003年新增16名博士生导师、82名硕士生导师;42名博士生导师、73名硕士生导师通过指导教师的资格复审。2004年新增21名博士生导师、43名硕士生导师;56名在岗博士生导师、79名硕士生导师通过指导教师的资格复审。四、博士后招收与管理1、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崔博文等7人进站,董玉德、刘明周博士后顺利出站,目前我校在站博士后为10人。2、按期检查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开展学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