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微课之感想初识建筑之美题目:浅谈建筑的美摘要。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本文浅观福建土楼,对建筑的美以深度思考。关键词:建筑土楼功能文化艺术社会日益变化,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教堂不断问世:福建的客家土楼、广东XX县区的碉楼""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就一座座建筑而言,它们的形体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你能从其中领悟它们的意味、读懂他们的语言、欣赏他们的美吗。建筑师历代以来对建筑形式美的各种思考与探索,展现了当今多元化时期建筑的形式美,引发了人们对建筑形式美以及其表现形态的进一步思考。梁思成与林徽因曾这样描述建筑。“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血流成渠的杀戮。”勒·柯布西埃则在《走向新建筑》这样说。“石头长年沉睡在石床之中是毫无生命力的,但把它砌在圣彼得教堂上的拱顶上就成了动人的戏剧。""建筑的戏剧和生活在万物中的人类的戏剧是一样的。帕提农是动人心弦的;埃及的金字塔,""也是动人心弦的。""就是这些石块造成人类的房子,这就演奏出一曲万物协调的交响乐章。”由此可见,建筑赋予石头生命,同时建筑的每块石、每块砖都在诠释着着设计者的思想,向世界展示建筑的美。就建筑的空间层面而言,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容器,就连城市也是如此。刘易斯·芒福德直接将她形容为盛装人类文明的“巨型容器”:“若没有不漏的容器,新石器时代的村民便无以贮存大麦酒、葡萄酒和油类;没有带盖的石坛子、陶坛子,也无以防备鼠类和害虫;没有箱匣、谷囤、粮仓,他们也无法经年累月地贮藏粮食。没有永久性的居住地,也无法集第1页共6页中照料和保护老、幼、病、弱。新石器发明创造超过其以前文化的地方,就在于这些永久性的容器:这时期的一些方法、材料和形式,我们至今还在受用。现在城市本身,虽有各种钢铁和玻璃材料,但本质上仍然还是些土生土长的石器时代的构造。""城市无非就是一个""巨型容器。”从他们的话语,以及历代建筑师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的各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含义,那么到底怎样发现建筑的美呢。下面就福建土楼浅谈建筑的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踏遍华夏大地后,曾感叹不已的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套用他的话,许多人士看了曾被外国误认为导弹发射基地的福建永定客家土圆楼之后,颇1有“土楼归来不看屋”之感。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三十多种。走进土楼,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城堡,又像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总体来说,永定客家土楼的美体现在它的概貌、功能、艺术、文化等方面。1、客家土楼之概貌对于这些土圆楼外观,形似从天而降的神秘飞碟又似拔地而起的巨大蘑菇,以其奇特的造型震撼着世人。其外观可以与古罗马雄伟的竞技场相媲美,又让人怀疑许多现代体育馆的设计是不是受了它的影响。对于土圆楼,有曰:“犹如古罗马之城堡”,直指云天;有曰:“好似黑色的神秘飞碟”,从天而降;有曰:“好似一座汇聚万源之水的古井”,永不干涸;有曰“就像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它就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世界居民建筑的一朵奇葩”。同时说起美观,是就土圆楼的艺术独特而言。土圆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土圆楼造型艺术是土楼最大魅力之一,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形态岿然屹立,气势恢宏,壮丽非凡。圆的外形与天穹相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第2页共6页融接。永定客家圆楼是那样的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仿佛神工。这些土楼或单体拔地而起,岿然矗立,或聚集成群,蔚为壮观;有的依山临溪,错落有致,有的平地突兀,气宇轩昂;有的大如宫殿府第,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精致,巧如碧玉;有的如彩凤展翅,华丽秀美,有的如猛虎雄踞,气势不凡;有的斑驳褶皱,尽显沧桑,有的光滑细腻,风流倜傥;2有的装饰考究,卓尔不群,有的自然随意,率性潇洒。这些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