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残月》观后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里的桥段,现代廉政婺剧《残月》借用了此段题外话拉开了序幕。《残月》讲述了一个才华横溢、前途似锦的领导干部禁不住金钱、美女、“枕边风”的诱惑最终走进铁窗的过程,警示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谨记“手莫伸,伸则必被抓”的道理,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曲终人散,一弯残月独依树梢、孤清凄凉。当我独自健步走在党校的石阶上时,那份思想的触动,灵魂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一直廉洁奉公的赵永翔,为什么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蜕变成了一个阶下囚。他明知顶风作案将受到严肃查处,为什么还要抱有侥幸心理,累累触犯“高压线”,试图成为法律的漏网之鱼。结合剧情细思量,我认为领导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廉洁从政的意识,自觉规范从政行为。一是要修身,耐得住寂寞,切勿心理失衡。“自古清官无亲信、贪官却有网一张”形象地说明了清官由于铁面无私、公平公正地办事会得罪不少人,而常处于“寡”、“独”的境地;而贪官由于处事的圆滑及与不当利益团体的捆绑,貌似关系网强大,风光无限,殊不知,会因误入歧途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心理失衡,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剧中的赵永翔由于升迁无望,转而走向贪图富贵,住进了钱彪贿赂的别墅,放任老婆出国旅游。如果赵永翔能及时矫正心态,追求有度,能有一份多一点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平常心,耐得住清贫,也不至于此。二是要自觉做到戒贪,不能纵欲。人们常说“无欲则刚”,提醒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面对诱惑时要清心寡欲,不为所1动。古人说“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又说“一念之欲不制,而祸流于滔天”,赵永翔在权、钱、色诱惑面前坠马,正是为第1页共6页欲所困、为欲所害。贪婪与堕落是一对孪生兄弟,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就“腐”在心态失衡,人格变质,“败”在追求享乐,私欲膨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防微杜渐、警钟常鸣,抛开名利美色的诱惑,从思想上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滥用职权。我们常说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因此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才能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领导干部在用权上则要充分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赵永翔如果能在工作中体会到这一点,不特殊关照钱彪,对市重点工程公开招投标,对贷款不打人情招呼,就不会出现后面桥毁人亡的豆腐渣工程。。四是自觉做到慎交友,交益友。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往往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交友不慎会使自己踏入歧途。所以,领导干部在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头脑清醒,善于识人,对剧中钱彪之类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搞感情投资的奸商、以及刚出场给赵母送红包贺喜的官员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拉开必要的距离。此外,领导干部应抱着学习提高的动机和推动工作的愿望去多交益友,听真话、察实情,多听一些逆耳的忠言,帮助自己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纠正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减少工作失误,做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五是要管好自己的家属,家庭也要成为反腐的主战场。从《残月》中可以看出,赵永翔会身陷囹圄,很大原因是因为妻子张雅琴的一句“你真窝囊”。面对女儿高额的出国留学费用,面对丈人高额的治病费用,妻子的一句“你真窝囊”使他挡不住金钱与美色的诱惑,坚守几十年的廉政准则功亏一篑。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家属的教育、提醒和约束,同时领导干部的家属们要常在一旁吹廉政之风、敲警示之钟,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共同构筑家庭廉政的“第二第2页共6页道防线”,将歪风邪气拒之门外。总之,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