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商品牛养殖的调查与启示路口镇雨山村是XX县区一个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农业生产“望天收”的边远山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该村农民依托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发展商品牛(菜牛)生产,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这说明,贫困村只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经济同样大有可为。一、基本情况雨山村是XX县区一个有名的边远贫困村,仅有农民150户、700多人。该村平均海拔高程在800米以上,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地质多为石灰溶岩结构,山峦陡峭、岩层破碎,是一个既没有溪流也没有水库的地方,人畜饮水全靠“天落地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近年来,虽然该村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下基本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照明难等基本生活问题,但群众生活依然非常困难。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当地群众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紧挨着的近8万亩高山天然草场和传统的黄牛养殖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优势农业经济的新路子。雨山草场地处高山,远离城市无污染,喂养的黄牛肉肉质鲜美、汤香味浓,且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因此深受客商欢迎,市场前景看好。随着牛肉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扬和天然食品的倍受青睐,雨山商品牛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也从养牛中尝到了真正的甜头。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共存栏商品牛651头,接近人平养了一头牛,户养3头以上的农户占总户数的70,最多的一户养牛达到32头。2005年全村出栏商品牛146头,获纯利10.8万元,人均增收近150元。同时,由于该村的示范带动,附近3个行政村的商品牛养殖也迅猛发展,目前4个村共养牛2076头,成为商品牛饲养的专业区,块状特色经济的优势日益显现。二、主要特点1、农民的养牛积极性比较高。雨山村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自然条件适宜菜牛养殖,农户养牛有着比较长的历史,第1页共5页积累了许多传统的养牛经验,加上近期内菜牛效益明显,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们认为,菜牛养殖劳动量较小,成本低,若管理到位,每养一头商品牛最高的可实现年纯利1200元,最差也能达到400元,平均年收益在800元左右,养3头商品牛,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支。综合该村目前的养牛业整体状况,其内在优势较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三多”:一是农村养牛户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了牛,农户普遍都认识到养牛是增产增收的一个理想途径,有多养牛的愿望;二是大户多,每个村民小组都有3至5户养牛6头以上、存栏菜牛价值超过1万元的大户;三是养牛经验多,广大饲养户积累了较丰富的养牛经验,农户们普遍掌握了处理选种、饲养、防疫等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母牛培养、仔牛选购到成牛上市,农民们都比较“老道”。2、基本形成菜牛养殖专业区。无论是从饲养传统、养殖倾向以及经济支撑作用等方面来看,雨山村的菜牛养殖已初步显示出了农业产业的区域性和专业性。菜牛养殖投入少、风险小、易管理、效益高,农户利用天然草场资源、农作物秸杆和零散的空闲时间,发展菜牛养殖。该村菜牛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饲养基础母牛,自繁幼牛,通过2至3年饲养后出售商品牛;二是采取以大换小、以少换多的方法,用一头商品牛换多头仔牛;三是直接从外地购进一岁左右的仔牛,饲养成商品牛后出售。通过多种形式的滚动发展,该村菜牛养殖的规模迅速壮大,养牛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7组农民杨顶亮一家两个小孩念书,一个大学一个高中,养牛收入是学费主要来源。目前,该村菜牛养殖基本形成习惯,受其影响,临近高耀、绿化、长青和厢锁等四个村的农户纷纷效仿,专业区迅速向周边扩展。3、养殖大户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雨山菜牛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力于养牛大户的示范带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效益带动。村民杨明亮全家5口人,1998年从通山买来一只小母牛,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存栏量达到30多头,价值7万多元,去年出栏5头商品牛,收入一万多元,是雨山沟里养牛致富的典型大户之一。通过他的影响,第2页共5页其他农户看到了养菜牛确实有利可图,也购进仔牛,发展菜牛养殖。二是技术示范。养牛大户饲养时间长、饲养量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