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档案监管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建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走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呼声日渐高涨的现今社会,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并将于2008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意味着国家对档案馆开放档案信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及公众等的需要。档案馆能为当地档案资料管理提供良好的依据,更能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仅就档案管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的模式做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启发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活跃促进本地经济的高效快速增长。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涵义(一)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社会背景近几年,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2006至20XX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涉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文件,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开始“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和“四个转向”的要求,国家档案局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在全国选择了16个试点单位,确定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基础信息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主题。这项工作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第一次联合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试点,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共同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包括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务信第1页共4页息资源管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基础信息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方面。这将为档案馆建设成政府信息查阅中心提供可操作办法并摸索经验。(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涵义档案管理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主要是在中央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产生的,指一个部门为档案主管部门为和其他部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以及为广大公众提供历史文化资料、透明政务信息等,来服务本地经济建设,达到和谐社会的终极目的。该平台的建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如下图所示:第一阶段。数据收集汇总阶段。在这个阶段,档案局要充分掌握所管辖地区的现有数据资料情况,明确各类资源的分类,然后进行汇总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二阶段。数据整合共享阶段。通过档案数据共享中心,进一步将资料整理、筛选和细化,形成共享资源平台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电子数据共享目录,注册后通过该共享平台向社会公众及各个部门提供档案目录查询、档案共享等服务。(三)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工作重心在此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需重点采取九项措施着力抓好档案服务工作: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服务对象一视同仁、热情接待、文明用语、服务周到。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事好办;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各单位来电咨询和要求进行业务指导的。给予耐心解答和及时派人进行业务指导;三是提高服务质量,设立档案阅览室,开展档案资料的查阅、借阅、复印、出具证明等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四是按规定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提供开放服务;五是对节假日需要查阅档案的,实行预约服务;六是严格执行查阅档案收费标准,决不收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七是为各单位及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装具和档案用品;八是秉公执法,依法对执行《档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档案法》得到第2页共4页全面的贯彻与实施;九是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行政审批工作。而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是以规划的形式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描述清楚;二是档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