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新课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1)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精确2)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的1)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精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网上迅速搜索相关材料3、情感目的1)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究的兴趣4、媒体目的1)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才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才能、精确概括文章要点的才能、网上迅速搜索相关材料的才能难点:迅速精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漂亮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25`)1、速读课文考虑咨询题:登月过程能够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预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场工作4)成功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进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开工作4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19日晚8点33分6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预备登月720日上午7点32分8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材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各种仪器进展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国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关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宏大的飞跃。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外表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特别容易,毫不费劲。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杰出的聪明才智,说明了人类高度兴旺的科技水平,创始了人类对宇宙探究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而说这是宏大的飞跃。2、语言特色平实、精确这是一篇太空探究的文章,太空探究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特别高,文章运用的数字表达了本文的精确性、科学性、真实性,表达了记实报道的特点。(四)学生活动(10`)网上搜索相关材料:人类宇航开展史、当代宇航开展现况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材料发言,概括讲述查找到的材料内容。(五)作业布置网上搜索关于人类宇航开展史的相关材料,搜集整理成文。四、教学组织策略1、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法人类成功登月的事件尽管家喻户晓,但如今的初中学生,间隔这件轰动全球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一定时间,能真正通过电视电影直观理解这个严重的历史场面的人,依然特别少的。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像材料展示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比拟直观地理解了人类登月的全过程。2)情景导入法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这个环节特别重要。本节课结合中外历史中关于人类登月的传说和梦想,配以适宜的背景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顺利引出正文。3)速读训练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迅速抓住文章要点。本课安排学生在三分钟内速读课文后,迅速找出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速读才能和抓课文要点的才能。并要求学生将在网上搜索到的材料迅速整理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语言归纳的才能。2、学生活动1)自由讨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