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互斥事件教学设计互斥事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互斥事件的概念,并能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苦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互斥事件概念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教学难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适用范围。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采纳实物导入,老师拿出一枚骰子,并提问:“抛出这枚骰子,可能出现哪些情况?点数2朝上和点数3朝上可以同时发生吗?”。引出课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探究新知提问在例1中,随机地从2个箱子中各取出1个质量盘,“总质量至少20kg”与“总质量不超过10kg”能否同时发生?学生回答后,引出互斥事件概念——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继续提问:在图中,“向左拐弯”与“向右拐弯”是否是互斥事件?“去书店”和“不去书店”是否互斥?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更多山西老师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老师招聘网预设:投掷硬币后硬币的正反面、投骰子每次向上的点数等等。将教材上例3呈现在多媒体上,提问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不是。学生通过之前学习很容易得出结论,强调:可以同时发生的不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教学设计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字面分析及实例,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在具体实例中,能够判别互斥事件、对立事件;能够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概括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简单应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逐步概括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并得出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通过正确的理解,准确利用公式求相关概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分组讨论来猎取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逐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率公式及简单应用。三、学习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及其应用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回顾古典概型相关知识并完成练习:(1)古典概型具有哪些特点?(2)在古典概型中,如何计算概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一次,(1)事件A=“向上的点数为2”,事件B=“向上的点数3”,则事件A,事件B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两者能否同时发生?(4)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次,事件A=“向上的面为正面”,事件B=“向上的面为反面”,则事件A,事件B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两者能否同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有些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互斥事件,(从字面上理解“互斥事件”)2、新课教学:基本概念(1)互斥事件: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也叫互不相容事件。①思考:假如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②进一步利用集合意义理解互斥事件:从集合角度来看,A、B两个事件互斥,则表示A、B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A与B有相交,则A与B不互斥。③学生列举互斥事件的生活事例,进一步理解互斥事件定义。④实例分析,目的1:对互斥事件进行辨析;目的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引出对立事件例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骰子一次,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吗,为什么?(1)事件A=“向上的点数为2”,事件B=“向上的点数3”(2)事件A=“向上的点数为奇数”,事件B=“向上的点数4”(3)事件A=“向上的点数不超过3”,事件B=“向上的点数超过3”(4)事件A=“向上的点数5”,事件B=“向上的点数超过3”(5)事件A=“向上的点数为奇数”,事件B=“向上的点数为偶数”解:互斥事件:(1)(2)(3)(5),但(4)不是互斥事件思考:在具体实例中,如何推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推断技巧:找出各个事件包含的所有结果,看他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