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如何做个好老师》读后感毫不夸大地说,我觉得《给老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往常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受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激学校给我如此一个阅读的时机。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似是本人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咨询题,[本文转载自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本人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老师日记的建议》,由于这是我迫切希望处理的几个咨询题,看了后确实对我协助非常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老师不管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老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老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依然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由于我就属于这品种型。由于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早上要带学生训练,晚上还要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这几天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发觉,尽管如今的教育情势发生了非常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他在《谈谈老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老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确实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老师的精神需要。老师只有明白得一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才能使本人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于本人所备课的教材内容上,由于那样会使课堂变得缺乏情感,学生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