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编制人:沂源县教研室宋以晔课时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单元总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从西周的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创新、完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延续,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在历朝都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说明、课标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整合】一、分封制1、目的:为了实行有效统治,巩固统治。2、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为王室派劳役。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特点:①: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周王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领地内享较大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③制度的缺陷5、瓦解:时间:时期。原因:①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瓦解。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拯救之。——《左传》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材料三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四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梁启超回答:(1)据材料一、二,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据材料一,周初大封同姓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四中,作者对分封制的态度如何?理由各是什么?二、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以血缘为纽带,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3、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予的嫡长子、嫡长利、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予的兄弟被分封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请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