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兴力量的崛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美苏的威胁和西欧自身的衰落,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共同维护欧洲经济的发展成为根本目的,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历史解释:通过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新兴力量崛起的史料,认识综合国力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④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③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欧共体的形成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背景(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教育、科技上: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2.进程(1)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3)1990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影响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既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发展历程(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3)1957年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4)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5)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成就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3.影响(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条件(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2)他们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3)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积极推动。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要内容(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3)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欧洲联合的原因、特点1.欧洲联合的原因史料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①。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