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中国古代“市”的形式逐渐成熟、完备。◆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甲骨卜辞的资料表明,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骨贝和铜贝的情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他们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唐代的诗歌、宋元时期的小说戏曲中,有许多关于商人远行贩运生活的故事。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船上可以长期居住,甲板上甚至有可种植的菜圃。“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所获利润十分可观。当时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知识链接晋商山西籍商人群体曾经被称做“晋商”。明清时期,晋商以活跃的商业行为,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称雄国内商界长达500年之久。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晋商的活动,不仅成就了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推动了山西经济的进步,而且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料卡片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唐]张籍:《贾客乐》知识链接徽商徽商是出身旧徽州府(包括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江西婺源)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欧洲葡萄牙等地。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徽商以广阔的活动区域和众多的经营行业,在中国商界称雄一时。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十分普遍,商人们经常面临着人身财产安全威胁。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清代诗人黄培芳的诗句“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都真切地描绘了盗贼劫取商船的情形。■“市”的发展■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违反法令者要受到处罚。资料卡片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杜牧也曾经说,江淮地方的“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唐代“夜市”比较繁荣。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写的就是“夜市”的情形。“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在当时,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