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教学目标:概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突出与时俱进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难点——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新经济”运行机制。学习过程:一、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1)为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创了的新模式。(2)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统管经济。(3)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以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2.表现(1)政府运用和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慷慨补贴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政策。3.实质: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4.作用:战后迅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1.战后美国的充分就业政策(1)理论基础:按照经济理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2)实施①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平衡。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和“”施政纲领,把大规模作为经常性的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3)成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造成巨大的、和严重的。2.里根政府以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为指导的经济政策(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受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和并存的困境。②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收效甚微,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2)措施: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3)成效:使美国经济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也造成了、、高利率和高并存的局面。3.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1)宗旨:既反对完全的,又反对。(2)措施①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适当、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赤字问题。②通过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和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③扶持产业,通过增加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3)成效①使美国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基本实现了下的充分就业,创下了美国经济扩张的奇迹。②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因此改变,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社会。三、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信奉凯恩斯主义,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形成一种经济。(2)1979年,在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改行政策。(3)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过多地国家干预经济向经济转变,“”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法国(1)型经济模式的形成①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与共存。②形成:1946年,法国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和建设的发展方针。③影响: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的国家,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法国开始了浪潮。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特征: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建立:1949年上台的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3)内容:限制,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影响: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4.日本(1)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①二战后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形成型市场经济,其特征是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2)作用:使日本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经济大国。5.特点(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70年代以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新的经济发展和调控模式逐渐产生。课堂小结: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