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对策摘要。畜牧养殖总量不断增加,养殖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畜牧生产方式,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加速先进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效处理和合理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控制污染物排放。该文主要分析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论述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对策。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对策近年,养殖废弃物的治理和开发工作相对滞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威胁环境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受到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畜牧养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产生原因1.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发展畜牧养殖经济同时,过分强调了养殖规模以及发展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养殖业对地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认知不足。从一开始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时,就注重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在畜禽养殖场规划选址建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导致区域内的畜禽养殖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出现严重的粪污污染现状。目前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生猪粪便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相对于传统的工业污染治理,由于畜牧业发展过程较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使污染治理效果较差。1.2污染物防治理念落实不充分。各级政府部门在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时也做了一些方面的努力,从总体的法规普及宣传还普遍存在不深入、不广泛的情况[1]。很多养殖户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政策和政府的引导力度偏弱,疏于有效管理,使大多数养殖场养成了重视生产、忽视污染防治的理念,使污染防治不能贯彻动物养殖的各个环节。许多养殖户根本不了解畜禽污染知识和处理技术,不能从养殖场建设初期开展规划布局,养殖场产生的粪便不合理排放、大量排放,对周围生第1页共4页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污染。1.3养殖设施简陋。基层地区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事动物养殖的大多数是贫困的农民群众,他们想通过发展动物养殖发家致富,但是缺乏足够资金,养殖场建造过于简陋。许多基层地区的动物养殖设施相对简单,动物在户外活动排出的粪便随意丢弃,污染周围环境。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畜禽养殖行业的有效规范,并不断加强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但基层地区动物养殖设施简陋的情况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养殖规模较小,养殖较为分散,整体的养殖设施比较简陋,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对策2.1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为有效预防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养殖环境,保证辖区范围内的畜牧养殖产业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根据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畜禽养殖现状养殖规模,制定完善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将畜禽可持续发展与污染物治理有效结合,坚持生产和生态兼顾,按照污染物治理的无害化、生态化、资源高效利用等原则,对整个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分步骤开展整治,最终实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控制和降低辖区范围内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总量。积极推广运用全新的清洁化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有效提升环境质量,保证畜牧养殖产业安全。2.2营造良好的污染物治理氛围。为切实保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发挥各级领导部门的职能作用。区政府应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个乡镇的主要领导人为小组成员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个乡镇地区下设办公室。各部门乡镇的领导班子应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水、土、大气三大战役的综合治理,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的实际责任,按照重点突出、强化整治、细化责任、严格执行的原则,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为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活动能顺利推进,畜牧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应在整个地区内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向广大养殖户和社会大众宣传畜第2页共4页牧养殖以及畜禽养殖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向社会大众宣传污染整治的重要现实意义,在社会上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污染物治理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