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空坐标][知识线索]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新政”,其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战后历任美国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同时期的西欧和日本也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掌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2.掌握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理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3.掌握胡佛反危机的政策及措施,认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效。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2.爆发: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美国爆发。3.主要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4.影响(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易混易错]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存在,社会生产处于竞争和无政府的状态。这必将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脱节,超出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从而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思维深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它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否定重商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所以它认为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不需要政府干预。二、杯水车薪1.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1)盲目生产、无序竞争。(2)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盛行、政府的不干预。(3)过度的贫富悬殊。(4)狂热的股票投机。(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措施(1)前期政策:①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自我治疗”。②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③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2)后期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3.影响: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思维点拨]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三、病入膏肓的经济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破产。2.工业危机工业生产持续下降,重工业部门所受打击尤为沉重。3.农业危机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跌。4.商业危机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5.政治危机(1)失业现象严重。(2)社会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一片混乱。6.信任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主题一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史料一2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的高涨逐渐显露出生产相对过剩的征象,而日益兴盛的赊账购买和银行信贷却不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掩盖了生产过剩的真相,使生产的扩大和市场的缩小发生了更深刻更尖锐的矛盾……于是经济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王斯德《世界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