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习目标: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难点: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教材整理1重要的历史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左”倾错误。(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2.转折的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2)内容①政治上: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思想上: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3)意义①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②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深度点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联系?【提示】(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2)从主要内容看:都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从结果和意义看: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教材整理2邓小平理论1.创立——20世纪80年代(1)背景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③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内容①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②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③提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④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简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深化(1)南方谈话①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2)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确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图解示意]用数字法归纳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几个节点教材整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4.评价(1)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4)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教材整理4科学发展观1.形成过程(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3)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2.内容(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3.意义(1)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