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都屡屡碰壁。(2)19世纪末,以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3)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失败后,他流亡海外期间,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历程:(1)提出: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并在总章中提出同盟会纲领“。”(2)进一步阐发: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为目标的“”“”“”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3、内容:(1)民族主义:即“”,就是用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2)民权主义:即“”,就是通过,推翻,建立;(3)民生主义:即“”,主张,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超增涨的地价归所有,由共享。4、评价:(1)进步性:表达了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性。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辛亥革命的成功: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孙中山根据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2、年,制定并颁布《》;(1)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2)意义:它对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起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实行独裁专制,企图复辟帝制。(2)表现:孙中山先后发动了“”“”和两次“”,但都以失败告终。(3)认识: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社会。(2)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3)俄国的胜利以及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改组。2、提出: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评价:虽然在内容上仍属于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侵略,反对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着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迷津指点】1、三民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展开的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拓展提示: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三民主义又有明显的缺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也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在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主要依靠会党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后主要依靠地方军阀。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辛亥革命后希望通过承认不平等的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但是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支持,反而联合封建军阀破坏革命,这一切都使革命力量显得薄弱,处境艰难。可见,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目标和纲领,有利于革命派的团结斗争,但也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①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国民党的执政原则。②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