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近年来,*镇党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需要,把培植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示范户和乡土人才开发、党员发展、村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递进培养机制,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不断提高村级党员和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从源头上加强和改进了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高了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影响力。主要做法是:一、改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该镇现有党员1701人,其中农民党员1259人,占党员总数74%。全镇农民党员普遍存在的年龄结构不优、文化层次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客观现状,制约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增强,也与当前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但是,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活跃着一大批乡土人才,他们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用推广先进技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该镇积极调整党员发展工作思路,将乡土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及时地吸纳优秀的乡土人才入党,为农民党员队伍增添了活力,不断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一是建立乡土人才信息档案。20*年,该镇结合实际情况,将乡土人才划分为村组干部、打工经济、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五个类型,制定了科学、具体的认定标准。组成5个专班,对全镇29个村的乡土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镇党委已建立了1551名乡土人才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卡,内容包括乡土人才的姓名、年龄、文化、住址、政治面貌、特长、经济收入等12项基本情况,并统一录入微机实行跟踪管理。二是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镇党委把乡土人才作为纳新党员的重点对象,每年初都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要求每年纳新党员中乡土人才比例达50%以上,各村每年培养1--3名入党积第1页共5页极分子,每年平均每村发展1名乡土人才入党。三是落实培养责任制。对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指派专人联系培养,定期考察。村党支部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主动了解情况。镇党委每季度听取一次汇报,及时掌握培养动态。针对乡土人才的实际,该镇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把科技知识培训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相结合,在提高他们致富本领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四是严把质量关口。该镇坚持入党的政治标准,把乡土人才是否支持村上工作,热心服务群众,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重要的入党考察标准。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支部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强化群众监督,确保了党员发展工作质量。近三年来,全镇新发展党员108人,其中乡土人才党员占52%。二、围绕建设小康农村,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能够适应新形势,带头发家致富是新时期农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该镇一手抓乡土人才入党,一手抓农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使其在能力上“强”起来,在经济上“富”起来。一是开展大规模的党员轮训。近年来,该镇积极创新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突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重点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专家授课、电化教育、现场咨询、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对农民党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镇党委每年重点办好村干部及骨干党员培训班,帮助广大农民党员学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提高科技致富本领。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培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两公开、五优先、六不限制”政策,即在镇办电视台公开宣传推广致富带头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公开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致富带头人;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优先落实扶贫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扶持,优先呈报命名乡土拔尖人才,优先授予各项政治荣誉;对创办或经营经济实体的,不限第2页共5页制投资者身份,不限制投资者经营主体,不限制规模大小,不限制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