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意见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加强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人民群众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出发点,以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和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社区信息化,有效促进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二、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总体谋划、分段负责、资源整合、规范管理、持续运转、绩效考核”的原则,加快推进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重点解决重建设轻维护、重形式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现象,建好、管好、用好现代信息网络。到20XX年底,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将覆盖全县218个村、社区;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运行管理机制,并在其中25个行政村完成村级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继续实施村通宽带工程,逐步提高村通宽带率,并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实施村级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管理,保障网络畅通。各村(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站要严格遵守设备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击等“五防”措施,严防人为损坏。按照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购买日期等逐项登记造册,妥善保存各种设备说明书及配套材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改动各种连线,不得安装与信息服务无关的软件、游戏和操作系统,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县信息办要协调各运营商保障网络运行畅通。(二)精心打造,有效整合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本土化公共服务信息,为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经合组织、科技示范基地、种养大户和专业户提供专门第1页共3页服务;将县级有关部门延伸到基层的基础设施、教学网络、骨干力量和资金技术等平台资源有效整合,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打造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级公共服务终端用户信息平台整合;建立健全前端发布平台、辅助网站、终端接收站点等网络体系的运行管理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实现共建共享。(三)协调配合,分段组织实施。全县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维护由信号源、传输链路和信息终端组成。县信息办牵头组织电信、兴网传媒、移动等信息运营商负责传输链路的日常巡检和事故检修等工作,负责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信号源的统一维护管理;负责指导村级信息员搞好基础数据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推广整合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及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类有用信息,跟踪有效有价值公共信息。镇、村(社区)信息站负责各信息终端的日常维护以及本地资源数据库的管理及信息资料的定期发布。(四)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及。以镇为单位,每半年对村组干部、科技创业大户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培训周”、“培训月”等活动,不断提高基层计算机操作水平;依托周边高校及县级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教学辅导队伍和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知识优势,通过办专业网站、发布网络信息等渠道,指导农村群众了解使用信息服务网络;发挥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村组干部、党员和致富大户添置电脑、接入互联网,切实做到建好一个站点、发展一批用户、带动一方群众,有效推动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将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推广到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网络健全、应用广泛、内容丰富、服务周到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四、组织保障(一)队伍建设。各村级公共服务站至少要配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同时兼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管理员,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人员统一管理。由各乡镇采取灵活方式指定村文书、“一村一大”志愿者或聘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社会人员担任。信息员须经县信息办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不称职或工作有变动的要及时补充调整。第2页共3页同时可采取结对帮扶、兼职等方式,保证镇、村(社区)信息员和教学服务人员充足。(二)经费保障。全县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网络运行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传输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