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调研活动的语文听课汇报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杨小平3月10日早上第4节,听了瞿国俊老师的一节课《林黛玉进贾府》。她讲的是有关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性格等。课堂流程是:先是播发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第2步,学生朗读课文;第3步学生分析王熙凤的形象;第4步,《红楼梦》中与王熙凤有关的情节,体现了她哪些性格;第5步,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其他人对王熙凤的评价。应该说课讲得还不错。优点是:教态自然,设计合理,分析较为透彻。该节课亮点在于第4步和第5步。这两个环节设计,开拓了学生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从全面的角度去领会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本节课仍需改进的地方是,分析不到位。在引导学生上,还稍欠火候。要细抠文本,引导学生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由本课想到的:1.分析人物形象不要离开文本进行贴标签式地分析。2.对王熙凤的分析要从多方面分析,一是王熙凤的美丽,二是她的机变逢迎三是她的精明能干。四是她的风扬跋扈等等。3.大多数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王熙凤的形象时,只是分析王熙凤的缺点,而没有从正面去看待她。只说王熙凤的刁钻泼辣,庸俗跋扈,却没有看到王熙凤的恍若神妃仙子的美丽。只看到“三角眼”却忽略丹凤眼。只看到她的“威不露”,却忽略了“粉面寒春”。对人物的分析不全面,角度单一。3月12日周四第3节课,听了许彭佳老师是一节课。此课选自于《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轮主板,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顾问的基本功阅读先秦诸子论著是有益于学生的,它我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根,而且具有思想、文学、人格上的众多魅力,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都有益处。课文内容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该课体现出孔子的一种生存大智慧一些基本儒家思想。许老师把这节课设计为讨论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进行解读。本文涉及的话题很多,故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多同学都能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所举事例论据典型充分。互相讨论交流,这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课后的小论文让他们及时巩固了课堂内容,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老师讲课很流畅,备课扎实,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课堂上的拓展训练也成功。建议:1.在进行拓展训练时,要宜精不宜泛,宜透不宜粗。朗读环节缺失,让学生多朗读、诵读,在诵读中涵咏品味,在诵读中体味真意。在诵读中濡染心灵,净化思想。2.注意课堂内容的安排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3月11日早上第4节课,听了王伟强老师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课堂上,王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对教学内容分析比较透彻,教学环节连贯、紧凑。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较好,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作业的设置,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但是,对个别文句的分析,没有结合背景因素,缺少必要的针对性引导。如《论语·阳货》“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对这则的分析,没有分析出孔子为什么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态度,语气变得如此刚烈。而且王老师没有适时纠正学生对“小人”错误的翻译。建议:1.课堂容量再大一些,本节课容量偏少。2.对知识进行拓展时,要适度,拓展内容要体现课堂内所讲的知识或能力,不要拓展的太多,太远。3.对课堂多一些敬畏,少一些随意。总之,三位老师的课讲得都不错,每位老师的课都各有所长,上述建议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如有不妥,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