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传统做党性最强干部组工干部要从多方面加强党性修养,讲正气、作表率,以组工干部蓬勃向上的队伍形象和不偏不倚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一、着眼素质提升,将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个人利益的合法化、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提高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开展工作。学会在学习中思考。一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学习,特别是要注意结合省情、县情进行学习思考,这对个人思想的成熟大有裨益。二是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三个根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是要深入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相结合。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继承善于学习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强学习。作为组工干部,从提升我们党性的要求出发,更要重点学习马列毛邓思想,在思想上、工作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这些著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地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阅读。对于现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在工作联系第1页共6页实际学习理论上下功夫,将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内在素质,提升党性修养。二、践行党的宗旨,把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提升党性修养的根本方法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毛主席曾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这是我党之所以经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而始终胜利的前提保证,因此,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作风历练的根本方法。培养对群众的感情。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对群众有感情方面堪称楷模和典范。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邓小平同志饱含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源泉。这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自于他们对党的宗旨的深刻理解,来自于他们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联系群众绝对不会是密切的。感情的建立是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加强起来的,这种感情的培养很难单纯从书本上得来,必须在同人民群众的同甘苦、共患难中培养出来。所以我们县上在工作开展上,结合实际,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联系点,一般干部也与一户农村贫困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目的就是要我们的领导和干部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作为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自觉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家中去探实情、办实事,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锤炼坚强党性,培养良好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结合大通县目前的实际,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联系当前争先创优的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对贫困乡村、困难较多的企业和矛盾较多的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第2页共6页研究制度,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每年根据省市委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拉近与群众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