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1)学案苏教版必修3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2)、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重点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难点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3张图片: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体能。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1.无论在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在酷暑难当的盛夏,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2.抗洪战士大量排汗来散热的目的和及时补充食物的目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在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题“内环境与稳态”,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质疑:1.体液包括什么?2.细胞外液包括什么?3.内环境的概念?4.稳态的概念?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6.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实例?一、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的组织细胞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那么人体的组织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呢?课件展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并出示课本P12积极思维的2个事实,问:1.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精讲点拨: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是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1.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即: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该知识点由学生总结并识记理解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知识拓展】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反。②酸碱度:正常的血浆PH为7.35—7.45,如生活中,剧烈运动产生的酸胀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概念中应该特别注意强调是“相对稳定”,并不是恒定)。4.人体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可先投影以下问题,再让学生回答:①.人的体温升高时为什么会患病?(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②.血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引发什么现象?(血钙过低影响骨发育,血钙过高则引起肌无力等症状)③.体内的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引起尿毒症等疾病)2④.淋巴循环受阻会产生什么现象?(组织水肿)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稳态调节机制的一些解释。精讲点拨: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称为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节称为负反馈。如:当人体血压因某种因素偏离了正常的范围时,人体就会通过负反馈调控,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图所示:正反馈举例:人的排尿排便反射小结本节课板书设计课外作业教学札记34